二十五名皇子当中,只有赵桓即后来地宗一人系嫡出,剩下的都是妃嫔生出来地。
赵桓生于元符三年四月,其生母王氏是赵的东宫原配夫人和第一位皇后。王皇后因为品行端正不久就失宠,宦官胡说王皇后和外人勾勾搭搭,小心眼儿外加缺心眼儿的赵居然也相信,派人秘密地调查,结果也是无疾而终,但王皇后从此长门冷落,于大观二年(1)九月含恨去世,死时年仅二十五岁。赵桓皇位的竞争赵楷生于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先封嘉王,政和八年九月封郓王。然而赵楷本人确属赵最钟爱的儿子,其原因在于他的性情和爱好与其父皇相近,臭味相投,属一丘之貉。
但如果说赵、赵楷父子“趣尚一同”,那么赵、赵桓二父子的性情与爱好则大异其趣,简直不像是亲生父子。
赵风流倜傥,赵桓举止拘谨;赵多才多艺,赵桓对于音乐美术的事情一无所好;赵以“好色”闻名,曾经“御用”过的妃嫔有几百个,即使到了四十多岁,每周还要“御用”处女一人;赵桓不是好色之徒,妃嫔也就是两三个。赵打心眼儿里不喜欢赵桓,觉得这个孩子不像自己,赵桓对赵地所作所为也看法颇多,觉得也不像自己的老爹。赵宠信宦官与侫幸,赵桓看到这些坏蛋就烦。赵崇道抑佛,将佛刹改为宫观,将释迦牟尼改为天尊,将菩萨改为大士等。赵桓很不赞同,上宫殿与老爸公开理论,碰了一鼻子的灰。赵穷奢侈
祸国殃民的事情;赵桓在东宫则号称“恭俭之德,下”,手下的用品没有多少,但是图书却很多,使用的被褥都不带花纹,家具也不用漆。
赵桓位居太子期间,并非完全无人支持。耿南仲和李邦彦这两个后来祸国殃民的人,就是太子赵桓最忠诚的支持。然而在当时的权要之中,基本都是趋炎附势之徒,支持赵桓较少,支持赵楷居多,尤其是赵宠信的“六贼”等人,他们对赵桓事事横挑鼻子竖挑眼。赵桓处处谨小慎微,善于伪装自己地想法,所以把柄较少,这是赵桓的太子地位未能动摇地更为重要的因素。但是久而久之,赵桓养成了懦弱地个性。
赵不喜欢这个应该即位的嫡长子,但是如今情况非同寻常,面对这样一副烂摊子,急于脱身苦海地赵,立即就想起那个曾被他冷遇多年的大儿子来了,准备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给他。太子赵桓也不是傻子,得知父亲要传位于他的消息也很吃惊。如果是在平时,这种荣登大宝的事情是人人梦寐以求的,但今日赵家的江山社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现在当这个皇上弄不好就成为金人的阶下囚!
十二月二十三日夜里,被传入宫中的赵桓来到父皇病榻前痛哭流涕,打死也不肯受命。赵命内侍宦官宣读“内禅”诏书,赵桓不肯奉诏,只是一味地低声哭泣。赵一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命童贯、李邦彦以天子御
第七十一章 赵佶禅位-->>(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