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大扩散之后,北洋新军自身的质量也因为抽调了大量的基层军官而下降了不少,况且扩散归扩散,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和掌控军队,这都需要时间。
即便如此,谭延对这样的扩充度还是非常满意的,用不了一年,至少三省之内的军队调动就不会像以前这么麻烦了,而到现在就算北洋新军主力武卫右军因为扩散而造成质量下降,但这两镇又一混成协无论在训练、装备等各个方面都是现今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6军。中德胶州湾事件让这支军队第一次露脸,成为近几十年来中外军事冲突中最强悍的军队。不仅自身损失忽略不计,还俘虏了一千多德国6军俘虏,这个成绩更是中*队还没有过地。
可能也是新军强大的战斗力使得清廷终于痛下决心开始大规模训练新军,要想保住满清贵族留下来的江山,新军是不可或缺的。数十年前德国战胜法国,德国6军开始为世界所推崇,在中国德国6军更是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虽然新军战胜德军,还没有夸张到中国6军变成天下第一的地步,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场胜利不仅极大的振奋了民族气势,更让所有的人将保住国体不受外辱的希望寄托在这支新建6军身上。
军官是谭延控制新军地重要途径,所有的军官任命都是他一手调整的,在胶州湾事件得到解决之后,原本打算中断学业回国的德*事留学生又重新返回学校学习。一开始谭延打算将胶州湾事件的军事冲突部分打成持久战的,没有想到双方军事冲突不过才一个下午便解决战斗,这也为谈判桌上的斗争提供了良好地条件。是以谭延没有让所有的留德军事留学生全部回国,在战后继续完成学业。
新建6军所有的高级军官必是出自“留德士官系”,而留德士官系基本上都是出自谭延的总督府侍卫队。谭延需要这些留德士官系的协助,但也在频繁地更换他们的职位。在留德士官系中并没有明显的疆域划分,当然第一批总督府侍卫队由于是在谭钟麟闽浙总督位子上成立的。所以浙江、福建的人比较多,但就这样也没有占有绝对优势,所以还没有存在士官系内部分裂的迹象。
老北洋海军内部的福建派系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让谭延非常顾忌地,海军已经想法子在解决这个问题,等着出身天津和威海卫海军学院的学生毕业服役于北洋海军之后,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6军是谭延安身立命的根本,他是绝对不允许军队内部有任何派系之分地。
借着部分地域招收军校学员和频繁调动其职位两大手段,新建6军内部对于自己的上级根本没有太多的接触。也没有来得及在军队内部拉帮结派。不过这样的方法要求军队素质极高,任何一个将领在接手这支军队之后都能够快掌握军队进行作战,北洋新军目前自然无法达到这个标准,但相对于来自内部的分裂。谭延选择了降低一定地战斗力来换取团结---北洋新军上下全部以谭延为脑,只有他地命令才是最高命令!
如果说日本的扩军度是受到北洋海军地刺激,而谭延的扩军度完全是受到康有为的刺激----他虽然没有参加代皇帝召见康有为,但通过荣禄他也大致了解了那天的情况,因为对康有为的不满意。荣禄愤而半途退席。刚毅也随同离去,只剩下翁同与其他两位大臣似乎还非常感兴趣。这是翁同操作的结果。不过事后并不像谭延所想象的那样,康有为再次受挫,反而光绪皇帝赐康有为总理衙门行走的职位,最要命的是专折奏事权----康有为现在虽然还挂着六品官衔,光绪皇帝似乎受到阻力不能接见他,但是有了这个专折奏事权,接见和不接见有什么区别?
谭延已经预见到康有为在大清政坛上的崛起已经是势不可挡,在那个“专折奏事权”的背后,就算没有翁同,或是翁同有意阻拦也没有用,二十多岁年轻的光绪皇帝是绝对忍受不了康有为那慷慨激昂的奏折的。
“慷慨激昂管什么用?最重要的还是面对现实,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你还能够动军事政变来给慈禧太后予以政变的借口么?!”谭延手中掂量着《上清帝第六书》喃喃的自问道。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对于谭延而言,他是不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放在别人身上的,这倒不是说他想要学袁大头用别人的鲜血来铺就自己的成功之路,而是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变法派和守旧派相持多长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