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三章 皇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认为新军是国家政权保证的柱石,但却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在全国普练新军,只能够保证北洋6军的训练成军费用,是以各省6军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动,南洋张之洞的自强军也不过是扩充到一个混成协的规模,其余还在等待练兵处最后的决定。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已经更名为京汉铁路的“芦汉铁路”全线竣工,在此之前这条铁路的部分路段已经开始运营。整个京汉铁路总耗资三千八百万两白银,耗费三年多的时间完成,全线所有的桥梁、车站等全部为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整个工程没有向国外贷过一两银子,这条铁路的建成除了显示中国有能力自己建造施工路段情况复杂的大铁路之外,也揭开了中国铁路史新的一页。

    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后,张之洞、王文韶、谭钟麟、乘车视察了整条铁路,宣告京汉铁路正式开始投入运营。这条铁路将北京和武昌府连接起来,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谭延可以看到自己的军队可以通过这条铁路直插中国湖湘腹地,一旦有事便可以直接以最快的度得到湖北和湖南两个战略重要省份。

    京汉铁路的竣工也使得中国人自建铁路的所有屏障全部被打开,以往对于中国人能否自己修建铁路,就连中国统治高层内部无论是反对派还是洋务派都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詹天佑的京汉铁路彻底打消了这种疑虑。很快在谭延的推动下,京济铁路开始修建。同时开工修建的还有京张铁路。虽然只有一个詹天佑,但是在京汉铁路施工过程中,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铁路工程人才。在京汉铁路中后期地时候,快成长起来的铁路专家们开始对修建北京到山东济南的路线开始勘测,京汉铁路一完工便开始了京济铁路地修建,同时也展开了对京张铁路沿线的勘测任务。

    随着恭王奕欣的去世,全国上下暮气沉沉的局面开始逐渐好转,而举国上下维新变法的气氛也是一日浓似一日。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比以前更进了一步,开始提出一些具体变法办法,而且洋洋洒洒的力言外衅危迫,希望光绪皇帝能够效法日本明治维新。诏定国是。与此同时,康有为还上折子,督促皇帝能够尽快的遴选天下通才,皇帝亲临来商讨新政事宜。

    根据老头子传回来的消息是,光绪皇帝非常活跃。而翁同似乎已经开始退缩----光绪皇帝得到康有为地奏折之后,便立刻交给翁同,让总理衙门讨论后复议具奏,然而翁同将这本折子压了两天,才在皇帝的一再催问下召开总署会议。

    谭延身为总理大臣,理应参加这次会议,可惜他现在和翁同一样太担心康有为的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这么下去激怒慈禧太后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他还没有做好准备呢!无奈之下便以在山东练兵为由推去了这次会议,并且还上书朝廷,请求辞去总理大臣职位,但慈禧太后并没有批准。

    根据谭延地猜测。恭王奕欣在临去世之前的谈话肯定涉及到了自己,问题是涉及的到底有多深,恭王奕欣对自己的评价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从现在慈禧太后在恭王奕欣去世之后所做的事情来看,恭王留给慈禧太后的遗言对自己来说应该是比较有利的,要不然北洋大臣节制下的兵力进行如此大规模地改动。光凭谭钟麟是慈禧太后的亲信还是不够的。更不要说加强新军训练,组建武卫右军统归于自己手下指挥。连一个满清贵族都没有安插进来,这实在是比较反常。

    就算康有为一步紧过一步的时候,翁同依然没有放弃对谭延地攻击,不过这一次令谭延没有想到的是盛宣怀给了翁同一次机会----盛宣怀手持北洋最赚钱的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后来的华盛纺织总厂也在他的手中,如果说盛宣怀清廉,恐怕连上帝都会用地球仪来砸他。谭氏父子在接手北洋之后,主要抓得是军事,对于经济谭延没有太过插手,表面上为了照顾李鸿章地面子,没有对盛宣怀下手,但是却长期搜罗盛宣怀地把柄。

    一开始盛宣怀对谭氏父子的戒心是非常重地,不过几个月过去了谭氏父子没有拿他怎么样,一两年过去了依旧是平静如初,最终盛宣怀还是按耐不住自己的爪子,行事也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尤其是谭延的抵羊纺织厂挡了华盛的道,而在汉阳钢铁厂收购、京汉铁路等问题上多次吃了谭延的亏后,盛宣怀开始四处给自

第二百一十三章 皇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