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三章 据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法国订购的两百挺哈乞开司机关枪和从德国订购的五十挺马可沁机枪以及大量的弹药。

    哈乞开司机关枪和马可沁机枪这两种装备中国都有能力生产,不过中国地军工厂产量有限。尤其是炸药部门相关工厂,明显在产量上捉襟见肘,谭延在炮弹储备问题上是造成这一局面地最根本原因。因为海参崴三面环海,背靠几座比较低矮的丘陵,所以海军如果行动顺利地话,可以使用战列舰或是装甲巡洋舰上的大口径火炮给予6军攻克要塞强力支持,并且还会分担海参崴要塞炮台的一部分重火力,所以海军储备大口径舰炮炮弹的劲头一点也不逊色于6军,而最近的6海军矛盾越来越升级也是因为争夺备战资源所致。尽管谭延和海6军高层将领对海军大口径舰炮在攻克海参崴要塞的战斗中能够起到多少作用,心中彼此都很有数,在资源分配当中,海军占据了绝对优先权――6军除了“闻仲”重炮部队之外,所使用的火炮对于海参崴这样有着一定数量永固工事的要塞根本没有任何威胁。好在海参崴在俄国看来尽管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重大。但其位置相对俄国的中心距离遥远,将海参崴建设成旅顺和威海卫那样防卫严密地军港在现在看来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海参崴的基地建设一直是处于“间歇性断粮”的水平。

    即便如此,谭延也不打算耗费大量宝贵的士兵生命去填要塞,付出巨大牺牲而取得的惨胜不是他想要的结果。是以在送走邓世昌之前,谭延再一次的提示海军,不要因为矛盾而降低中*事实力,一旦他想要的胜利付出了过他心理预期的底线,那他会毫不客气地对海军采取措施――十年前他可以关起门来教训海军将领,到现在他更有这个能力。相信当时的当事人之一邓世昌应该很清楚他说的话的分量。

    “这是温老先生,在海参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曾经和赵恒君在海参崴接头的黑脸汉子说道,到现在他还是一身朝鲜人装束,不过他是“”机关在海参崴的联络员,真正的身份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不过早年曾经跑过关外,能够说一口流利地朝鲜话,被“”机关选中后从年便以朝鲜人的身份留在海参崴。

    “温老先生是哪里人?”赵恒君双手抱拳问道,眼前这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一看就比自己还要大上十来岁。恐怕都有七十多岁了。

    温老先生在孙子的搀扶下说道:“老夫祖上是山东人,后来就一直在这里扎根了,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九代人了……”

    赵恒君说道:“这次借用老先生的府邸藏身,给老先生一家带来不便之处请多海涵……”

    温家在海参崴主要经营地木材生意,也有自己的渔船。因为家族威望的关系,温老先生的长孙温基岩被纳入到“”机关的视线,经过展之后温家就成了“”机关在海参崴的大本营。通过温家在当地华人的威望和掩护,“”机关在海参崴的工作效率远远领先于6军和海军布设在这里地情报机关,海参崴炮台布防图就是“”机关的成果――修筑炮台所需要的大量建材就是温家提供的,俄国修筑炮台地位置和各种参数都是温家提供的,甚至于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在温家的掩护下乔装工人进入过炮台,对海参崴的防卫体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细致了解。

    这一次赵恒君带领的由四十七个精心选拔的战士进入海参崴潜伏。这也需要温家地配合,也只有温家才能够藏地住这么多人不被俄国远东军有所察觉。由于这次偷袭海参崴弹药库的任务是奇袭,赵恒君也不可能带着重装备进入海参崴潜伏,所使用地武器除了手枪和匕之外。就没有其他武器装备。不过在他们奇袭海参崴弹药库的任务完成之后,还要作为内应在战斗中继续在海参崴搞破坏,“”机关还是通过各种方法将三挺哈乞开司机关枪和两门迫击炮运进了海参崴,而温家的别墅在海参崴城内也是占据良好的地理位置,成为情报机关在这里活动的大本营。

    温基岩现在已经被吸纳进入“”机关,除了他之外,他的父亲和两个表兄也是“”机关的成员。到了现在中*队对海参崴的军事行动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的地步,温氏父子终于和温老爷子摊牌。希望能够配合中*队拿下海参崴。温老爷子也倒是通情达理。海参崴的华人数量极大,如果不是俄国人在这里驻有重兵。不要说当地的华人,就是朝鲜人的数量也远比俄国人多,就是海参崴这样一颗

第二百九十三章 据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