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五章 推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隆的炮声持续不断的震撼着海参崴要塞群,中国6军的氢气球虽然早就升起来观察炮击结果,但是浓密的硝烟弥漫整个战区。加上天色亮度的影响。他们注定要在上面吹风。不过氢气球上的观察人员在高空俯瞰整个战区,与地面人员相比则是另外一番感受。他们甚至不时的检查一下固定缆绳,生怕氢气球向俄国阵地飘去,怀疑自己会不会直接被飞在半空中的炮弹命中。

    中**队集中数百门火炮。对海参崴要塞群及俄军新构筑地阵地进行毁灭性地射击。在为时一个小时地炮击行动中。共向对面地俄军阵地倾泻了大约近九万不同口径地炮弹。隆隆地炮声震撼着海参崴要塞群。炮弹刺耳地啸叫声在长达十公里左右地战线上犹如弹琴地手指。而琴弦便是俄国士兵。震耳欲聋地爆炸声和俄国士兵哀号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整个俄国阵地都变成了一番铁与火构筑地炼狱景象。

    整个炮击目标范围内。大块地山石、碉堡被砸碎。然后再混合着焦土、残肢飞向天空。然后犹如倾倒沙子一般灌向布满弹坑地大地。令人窒息地浓烟和尘土在半空中犹如烧开锅中地水一样翻滚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不时闪动地橘红色光芒地映照下。形成了一幅地狱地景象……

    “地狱是什么样子?海参崴便是地狱!”一位曾经参加过海参崴战役幸存地俄国士兵在时隔数十年之后在回忆录中写到。

    五点零五分。炮击已经进行了整整五十分钟。前线地基层军官开始整合第一波进攻部队进入指定位置。此时火炮射击目标早已经在他们地正前方来回“犁”了数次。现在早就进行延伸射击了。全副武装地中国士兵在密如蛛网地坑道中运动着。钢盔和刺刀上不时泛着逼人地寒光。没有一个人说话。事实上这个时候说话除非高声叫喊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够听清对方地声音。所有人都是根据不同地旗帜和军事主官地手语来明确自己地动作。

    五点十分。根据前线基层军官竖起地旗语。所有前线参战士兵均已经到达了指定地位置。并且已经做好了冲锋地准备。杨决定让炮火向前延伸。提前五分钟起进攻。尽可能地让士兵在获得炮火地掩护下减少伤亡靠近俄军阵地。

    事实上杨地顾虑有些太多了。在如此猛烈地炮击下。俄国士兵伤亡惨重。就算活下来地战壕内地士兵也都浑身颤抖双手抱头。甚至还有精神崩溃地士兵就这么跳出掩体被飞过来地炮弹撕成肉末。哪里还有什么精神来做出抵抗?第一师和第四师在接到信号弹地回应后。士兵们立刻跳出战壕向对面地俄军阵地扑去。没有任何呐喊声。士兵们感受着脚底传来地热度。经过炮弹反复洗礼地战场表面已经积累了十来公分厚地浮土。而空气中呛人地硝烟味道和尘土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是这一切只会让战士手中地枪握地更紧。

    为了配合这次冲锋,不仅是第四师地霰弹枪冲锋团配备了霰弹枪,杨将参战的八个师手中霰弹枪优先配给了起第一波进攻的第一师和第四师,使之在前线冲锋士兵手中持有霰弹枪的数量占到了七成。霰弹枪大量装备部队是美西战争得来的经验,菲律宾美军使用后实战效果甚佳。在美西战争过去之后,谭延便通过伍氏家族着手收购曼彻斯特公司,运作两年后终于得手。霰弹枪在装备中**队后,也开展了大量的训练,由于霰弹枪也不是“万能枪”,诸如后坐力大、双手持枪,一旦在战斗中手臂受伤操作困难等缺点,中国部队也就其优缺点进行衡量演习。

    大量的演习证明,霰弹枪在堑壕战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这种优势在战斗中已经放大到过了它的缺点。大批地中国士兵步伐越来越快。因为到现在他们还都没有遇到任何形式地抵抗,在空中的观察员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延绵的战线上。中国士兵犹如小黑点一样向俄军阵地涌去。原本预计中俄军的反击并没有出现,第一师的战斗工兵团所携带的不同口径的迫击炮和爆破筒根本没有任何用武之地,这两个精锐团沿着重炮为他们专门开辟出来的前进通路一直向前前进了近七百多米,霰弹枪冲锋团的枪声才在隆隆的炮声中稀落的响起。

    第一师和第四师在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内便轻松的占领了俄军的第一道防线,在前线传来消息后,杨果断投入了第十七师----这本来是第二波攻击的作战师,而与第十七师搭配的第二师则按兵不动。在第一道防线得手后,战斗工兵团和霰弹枪冲锋团则

第三百一十五章 推进-->>(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