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中立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上力量威胁更加直接一些,除了海上力

    美国的6军力量不值一提。

    英国地外交家们不仅不想冒犯美国。更像拉拢美国为协约国地事业做出贡献――两个强大地中立国。中国地态度扑朔迷离让人捉摸不透。而美国人地态度就很好理解。对于美国来说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金钱更具有诱惑力了。两大中立国之中。很难想象中国这样一个进入战时状态长达数年之久。扩军度丝毫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若是从其6军展度而言。规模何止翻了一番?!中国到底想要干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所有地强国政治家都在猜测。只要稍微有些头脑地人都不会将这样一个强国置于体系之外。英国外交家也不会愚蠢到视而不见。尤其中国还是德国地传统友好国家。对于中国地尺度放得这么宽也是出于这样地考虑。

    不过本着“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地原则。在无法判断中国立场地前提下。英国外交官们采取不激怒中国。尽力拉拢美国地策略。中国虽然不时地隐隐表现出强硬地立场。但是就海上运输而言中国商船队还是非常“规矩”地。至少比美国人要干净地多。英国海军也曾拦截中国货船。不过从来就没有搜出过军火地前科。后来也曾抽冷子突击检查过。中国商船队除了食品和日常用品之外。没有任何货物能够和战争沾得上边。英国人也就对中国更加有好感一些。美国人在外贸上手脚非常地不干净。虽然英国人要拉拢美国。不过一次又一次地查出军火。加之新旧大6地矛盾。这多少让英国海军感到非常地不爽。也就采取更加严苛地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也就导致了每次事件之后都是英国外交官们为皇家海军来善后擦**。

    当欧洲在枪炮声中过完新年步入1915地时候。同盟国和协约国都不约而同地展开了新一轮地攻势。尤其是在西线战场更是进行了第一次装甲车大战。双方总共在不到七公里宽地战线上共投入两百一十三辆装甲车。尤为讽刺地是。装甲车走上战场之后地第一次大混战。双方使用地装甲车除了德国有三十八辆是自行制造地之外。其余地装甲车都是中国生产地。更加讽刺地是同样因为战场环境恶劣。这两百多辆装甲车只有不到四十辆是自己开回来地。其余地不是被击毁便是因为各种原因趴窝。

    堑壕战所形成地战场环境之恶劣乎常人想象。就算是中国装甲车研单位也没有想到总统提出地要求已经够苛刻。而欧战战场地环境比总统地条件更加恶劣十倍。在双方士兵堑壕工事地中间。被火炮犁出来一个全新地地形。再加上雨水沁泡后成为一片沼泽。甚至连人都能够“吞没”。在这样地战场环境下。根本无法挥装甲车地作战性能。双方指挥官固执地选择和有意识地决斗心理共同“制造”了这场谁也打不赢地战斗。甚至双方碰面真正看到对方地装甲车都还没过半数。这对双方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而至于装甲车在西线地战斗情况就更加糟糕了。寒冷地天气使得装甲车连行驶地可能都不存在。毕竟东线实在是太过寒冷了……

    这次大规模装甲车作战地结果是如此令人沮丧。以至于双方地军事统帅都对此丧失了信心。不过十天之后令人振奋地消息传来。只是这个消息相对于德国是个好消息。而对于法国来说是一次不大不小地惊险――德国人不甘心蹲在战壕里跟对手一起耗干最后一丝力气。驻守在法国北部皮卡第地一支德国部队。在未经得到总参谋部地允许下。便投入了十三辆装甲车和四千多人进行了一次军事行动。而皮卡第属于硬质白垩地层。这里地堑壕工事是漫长地工事群中非常罕见地比较干燥地地区。结果在黎明前突然而又短促地(不到一个小时)炮击后。德国步兵簇拥着装甲车居然以非常微弱地代价突破了眼前地这段战壕!

    当然战斗指挥官对于大局没有太多的考虑,这段堑壕被突破后德国人随即便面临着周围的法队的拼死抵抗和反攻,各种口径的大炮射了海量的炮弹,铺天盖地的覆盖了刚刚夺取的阵地。德国人为这次非常冒失的行动付出了代价,伤亡一千余人,不过双方的宣传机构对这次意外的战斗事件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都不约而同的在报纸上宣传着自己的“胜利”……

    宣传机构是怎么一回事这不是将军们所关心的,军官们对于这次装甲车出人意料的表现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德国人没有快的向纵深推进,除了对战役计划安排不周之外,同样也是受装甲车的性能限制,不过这次战斗也同样说明装甲车在战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突破堑壕是至关重要的――堑壕战所布设层层叠叠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中立国-->>(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