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被火从前沿送过来的几炮弹残片上清晰的日文标记很快便让大贺茂中将的疑问得到了解释。看着这些炮弹残片上清晰的昭和xx年的字迹,这些重炮从什么地方来的,已经很容易解释了。只要一个稍微具备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中队装备的德式米榴弹炮是不可能射日军制式米榴弹的。那个年代中在武器研制方面特别是重武器的研制上很少有口径一致的情况出现。即便是通用律较高的轻武器方面除了德国使用的被称为欧洲制式口径的7米子弹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生产79口径步枪上通用外,就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生产的弹药能够通用,同样是7米口径,美国的子弹要是拿到苏联武器上,根本就无法使用。同样日军38式步枪装备6、5毫米子弹,在同样采用6、5毫米的意大利步枪上也无法使用。当然除了这个国家本身使用就是仿制的别国口径武器,例如中国这样的没有多少武器生产能力的国家。
轻武器都如此,重武器就更是不用说了。同样的75毫米炮弹,法国德国和日本美国生产的绝对不能相互通用。虽说日军的米榴弹炮和中队使用的德式米榴弹炮都是米,但是两个米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根本就不存在通用的可能性。而且中队也绝对不会装备日式米榴弹的。
这些重炮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在历次作战中被眼前这支该死一万遍的支那军队从日军手中夺取了。与这支支那军队交手这么多次,到现在无论是日军11军还是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都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日军本身装备就不是很多的大口径火炮被这支支那军缴获,当然大贺茂中将更不知道在历次作战中损失的重炮究竟有多少被自己人炸毁有多少落到了这支那军队的手中。他只知道的是现在正起攻击南昌军事行动的这支支那军队除了少量的德式山炮和苏制野炮外绝大部分的支援火力都是由日式火炮提供的,而这些日式火炮基本上都是缴获自日军手中。还有由于损失过大和6续的抽调回国的现在11军中的大口径火炮数量已经不及前年武汉会战结束时的一半了,当然被抽调回国的远没有战损的多。好在从这几天的战况来看这些支那军队手中虽有不少缴获的日式重炮,但是这种他们无法自行生产的炮弹的数量还是不多的,否则南昌那能到现在还在日军手中,恐怕早就易手了。
一想到这些不知在什么地方还在瞄向南昌的这些连自己这个警备师团都没有装备的米大口径榴弹炮和米加农炮,大贺茂中将就一阵郁闷。他的34师团炮兵中的大口径火炮也不过只有一个大队,而且还是明治38年式米榴弹炮那样的老古董。这种射程只有可怜的米的榴弹炮从威力上讲也就比41式山炮强那么一点单从射程上来说还不如41式山炮来的远,当然动静是要大的多了不过可惜威力有限很。别说大射程的各种加农炮就是年纪稍微轻一点射程稍微远一点的大正四年式米榴弹炮34师团一门也没有。日军现在的部队扩编度很快,武器产量特别是重武器产量却始终有些跟不上,在刘家辉当初出击南浔线战役时候丢光了几乎所有炮兵的34师团在重新补充火炮的时候,由于大口径火炮数量不足,也只能将这种原本已经退役进入仓库只是作为储备武器使用的火炮拿出来列装充数。反正中队别说大口径火炮就连75毫米的野山炮都很少。这种已经相当过时的火炮在中国战场上还是有一定威力的。等以后新式的大口径火炮生产的数量足够了的时候在给他们换装就是了。
不过当初那些拍板决定给34师团装备这种老古董的人现在谁也没有想到,日本会陷入这场战争这么久。日军师团现在是越扩编越多,不算关东军仅仅在关内战场上日军的师团数量就已经达到将近3战前日本全部的师团数量还要多出一倍,这还不包括大量的独立混成旅团。这么多的新部队要装备,武器的生产能力特别是新式的大口径火炮生产能力又始终跟不上,有限的钢铁产量还要偏重于对日本至关重要的海军的日军。所以在对手火力极弱的情况下,像明治3米野炮和明治米榴弹炮以及明治3米榴弹炮这样的老古董也被拿了出来装备到部队,这在日军高层眼中也算是物尽其用吧,反正对手加一起也没有多少火炮,大口径火炮的数量更是少的可怜。别说34师团这种后组建的三单位警备性质的师团,就连战前组建的那些常备师团的火炮数量都有下降。可以说现在中国战场上的日军,除了关东军以外,已经没有一个师团的炮兵数量能与战前相提并论了。加之现在个子不大胃口不小的日军又开始筹划南下攻略东南亚团换装的计划就这么无限期的拖延了下来团缺乏重炮的弱点早在11军起南浔线会战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不过当时11军的炮兵远没有现在强大,所以这个弱点暂时也被掩盖住了。
手中缺少能与对手想抗衡的炮兵的大贺茂中将只能隐气吞声的接受对手的欺负。不过倒霉的事情总是接二连三的一齐来。在两军进入巷战之后,空中支援的飞机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只能对着中队城外的后方阵地狂轰滥炸,至于两军相接的前沿,只能说一声抱歉他们没有那个好眼神,一枚炸弹下去弄不好会将两军不分敌我的一起送上西天的。这一点数量上占优势的中队也许不在乎,但是本身现在兵力就占绝对劣势的大贺茂中将可是绝对承受不起的。好在中队的工事并不猛烈,再加上南昌城内的工事也足够坚固,大贺茂中将才勉强坚持了下来。
早在强渡赣江成功的时候,刘家辉就再三和几个师长交代,在进攻的时候要保持冷静,要做到打的进退的出。务必掌握好进攻的节奏,即不能打的太猛了,一下子突入过深,也不要将节奏放的太缓,无法给日军造成压力,起不到调动日军的作用。在突入城区后,刘家辉和许洪亮更是亲自上阵指挥,掌握攻击力度。
刘家辉在攻击南昌的时候只投入了和暂1o师两个师外加一个补充团的兵力由高海宽统一指挥。而将新7加上集总直属部队始终放在南昌外围的西山大城璜溪一线时刻做好围点打援的准备。而萧明的骑兵
第一百九十九章赣北风云(2)-->>(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