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他轻松躲过。
“‘卫王夔王败太快’已经给金帝心中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我没你曹王就不能打吗’”的创伤,夔王您要做的,就是抢在圣上正待修复创伤的时候,取代曹王。”“等到了青潍以后,才好放开实力、展现用途、不留给曹王任何机会、并逐渐将您的傀儡卫王架空。那时候,就算圣上猜忌元凶是王爷,却因为王爷完全规避了野心而没有真凭实据,最关键的是,到青潍后圣上无人可用,只能依靠最强的您了。”卫王要做的,何尝不是?只不过卫王等得起,可以等到曹王死后。
不像夔王,忽略了仙卿话里最主要的“逐渐”二字。
夔王不是个急性子,为什么没忍住?一出沂蒙就火速掏出家底,才到密州就押上一辈子积攒的大半个天火岛?
不就是因为卫王那“夯货”“脓包”带节奏!?由于一直都把卫王用挡箭牌,沂蒙之战夔王必须与卫王统一步调,卫王却自戕得比预期惨烈、一下子就打乱了夔王的节奏,虽然在仙卿的劝导下稳住阵脚,可夔王本人出现过害怕暴露的惊慌,到青潍才会竭尽所能表现、而不是有条不紊拿出状态。
卫王要的就是夔王“锋芒毕露后,欲速则不达”。
初始状态就是错,夔王府虽然因为实力强劲的关系确实闪亮过,却只能一步步走向失败的结局——夔王府在泰安谋红袄时就有消耗,沂蒙为压曹王府而分心,青潍胶西对林阡羊入虎口,密州遭林阡泰山压卵,沂水之后这口气就提不上了,莒县金帝露出机谋、空降小曹王时,夔王终于按捺不住由暗转明,甚至押上全部豪赌一场……赌徒结局,众叛亲离。
值得一提的是,“卫王大军的激烈求死和兵败如山倒,不仅妨碍了夔王对节奏的拿捏,也堵了林阡温水煮大金的路,林阡费尽心思,也只能借口‘南宋大旱,飞蝗遮天,食浙西豆粟皆尽’将李君前、慕容茯苓一部分兵马移开从而收敛了些许战力。”那部分剧情需要林阡的配合,卫王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自己在江南各地都有耳目,早已知道有“蝗灾”,林阡要找托词回归温水煮杀之策太容易。当时夔王因为意想不到的蝗灾给自己解围,以为自己山穷水尽也能柳暗花明,笑说自己是个有信仰的人。谁曾想他这听天由命的信仰,却是卫王再三论证的信息!
莫要忘了还有个穆陵关之战,那次,李全的大队人马已经往盟军安排好的陷阱进发,冷风一吹,李全忽然一凛,记得昨日初至沂水,酒馆里听得有人说起南宋蝗灾,一人说,这蝗灾救了咱们大金朝,使林阡节节胜利的节骨眼上把李君前调回去赈灾,一人说,是吗,你说是咱们驸马?我怎么感觉昨日还见过他。前一人赶紧嘘了一声,什么咱们驸马,小声点!——假装是卫王府的庸才说漏嘴,实际却在提点李全:潇湘公主的驸马李君前被林阡藏兵了,你李全危险啊前路是个局!最终李全没中计,杨妙真差之毫厘就将李全擒杀,结果却被江星衍炸了脸……
纵观山东之战全局,金朝从上到下无一例外勾心斗角,是人是鬼都在演戏!
转战西线后,仙卿不止一次后悔,我当时应该坚持己见劝住夔王的。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怎么不是给林陌做嫁衣,就是被金帝用作制衡呢?
直到西夏仙卿才意识到,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林阡在山东施展温水煮杀,是想趁曹王府失势、把大金群臣搅乱、使金朝从内而外解体。金帝岂有不知,略施小计就把十八诸侯收为己用。但金帝也不会想到,卫王比他更早就在他身后,不温不火地收拢着他自以为得到的人心——不得不说,夔王虽然善于收买人心,却还不如金帝更不如卫王懂,被自己判为“边缘人物”的纥石烈执中、完颜匡等人才能活到最后。
卫王要跟十八诸侯建立情义比金帝更容易:纥石烈执中跟他早就通过贿赂李妃熟络,是比君臣关系更铁的狐朋狗友;负责和宋廷谈判的完颜匡就更不必多说了,卫王这么多年对南宋的友好大使白做的、人际关系白建的?
时过境迁,曹王既逝,林陌既去,金帝能依靠谁,十八诸侯能依仗谁!
不用问,眼下这场鸣沙山之战,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卫王早就人去楼空,甚至早就金蝉脱壳——
前几日跟郢王交谈的他是个赝品,适逢金帝病重,人浮于事的十八诸侯都回了大金,他本人必须趁谁都没有注意的时候去后方撬战果。仙卿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前线也需要稳住和搅乱。
稳住自己,搅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