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本就容易占有国家各个层面的优势资源。所以表面上的国民政策必须是公平公正的,否则很容易培养出更大范围特定人群的既得利益感,一旦民族对立情绪出现,尾大不掉要改就来不及了,这在我们以前的社会就是个大问题,我们不能继续犯这些错误。国家意识必须优先一切!明朝移民直接获得正式定居权绝对不靠谱,再怎么都要有时间门槛!”
工业部长洪长林也是个对曾经的“民族政策”颇有不满,自然是坚决反对搞民族特殊化政策。
“不过我觉得众议院的意思,应该没有你们想的那么极端,政府还是要适当表示出态度。不如先从我的妇女儿童部入手,成立公办幼儿园,不光是有孩子的华裔移民家庭,欧裔移民家庭也能享受到,不至于因为特殊福利人为制造移民间的隔阂,而且孩子们都在一起,也是文化培养融合的最好方式!”
妇女儿童部长李琳此时提出了最具可操作性的方案,一众发泄完不满的大老爷们都纷纷点头。
都是年轻人,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一直没有说话的总理齐建军,此时静静看着逐渐步入正轨的热烈讨论,对比着国会与政府里的后辈,心里感慨良多。
齐建军忽然想起了一句话:良好的制度也有让人容忍的糟糕,如果坏的制度,只能让人无法忍受。国会中的某些再刺耳的言论,充其量也只是一种不成熟的政治情绪或心态在作祟,本身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过让他有点好奇的是,苏子宁和严晓松这两个平时总会冒点“刺头”主张的家伙,居然一语不发,要么在发呆,要么就是嗯嗯啊啊敷衍了事。
.
晚上23点,几项能够直接或间接促进明朝华裔移民更好的工作生活,以及提高东西方移民相互融洽的方案算是敲定了。算是对外表达出政府的重视态度。
静寂无人的曼城市南区中央大街上,除了路旁的路灯还在虚弱地燃烧着最后的火油,就只剩下两名青年并排慢步的身影。一辆收拾市区垃圾的马车缓慢而来,车上的印第128章奏去发展,能够让后世子孙过上我们理想中的全新生活。”严晓松握着拳,激昂的表情再次浮现,就好像他当初只身一人前往大明一样。
“又文青了不是?我们的知识没啥可讲的,但我们理想中的全新生活,最有效的培养,我们有这个能耐吗?我曾说过,我们是一群可怜人,一群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人。我们的社会心态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奇怪的存在。”
说着,苏子宁突然用手里的小勺,指住了严晓松的心口:“严晓松,等你有了孩子后,你会怎么去教育他?”
“我?我会找一个博学的导师,一个高尚的导师。”严晓松呵呵一笑,自嘲地摇摇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为什么我不自己去教……”
“嗯,和我当初的父母一样,他们希望我们不要和他们一样,希望我们能够过上不一样的幸福生活,希望我们能成为他们一直没有成为的某种人。”苏子宁笑着放下了小勺,“但是,他们没()找到[望书阁],因为社会上的人都和他们一样,他们所希望的都只在书本里,而在现实中都行不通,所以我们也没成为他们理想中的人物。我有孩子了,我不敢去教他们,哪怕我自认为有才。我害怕自己总会不由自主的教自己的孩子遇见老人摔倒不准去扶。”
“之前我一直想,为什么需要明朝移民。因为我们将成为土壤,给予这个时代的民族同胞一种全新的养分,让他们结出美丽的果实。他们就是种子,携带着中华文明,在这片我们缔造的国土上生根发芽。”
“我还在想,我们能够利用我们的知识和价值观,利用明朝移民,去同化出、创造出一个全
第五十五章 土壤与种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