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一位英国生物化学专家兼汉学家李约瑟出版了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他让我们知道了许多凌乱而无法自行整理出的若干东方文明的历史成就。
于是我们知道了东方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让我们这个近代以来,遭受了各种外来欺凌与文化入侵的民族如蒙“昭雪”般欢欣鼓舞激动到现在。
但不知道是李约瑟自己的观点不同,或者是根本不感兴趣,在整个近代数百年的东西方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让欧洲如痴如醉的,东方社会生活中更重要、使用更广泛的发明之一,实实在在从它诞生之初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瓷器,却没有被列入“发明”队列。
有限的历史资料记载,仅仅在17世纪上半叶,就有大约300万件东方瓷器到达欧洲。而整个18世纪,一百年间通过风帆船跨越上万海里运输到欧洲的东方瓷器,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00万件!
面对这种“可能是几种金属粉末融化而来”的瓷器,欧洲的商人工匠们颇感费解。一直到18世纪,欧洲人依然不会烧制瓷器,全球瓷器的生产可以说被东方完全垄断了近1700年。
但欧洲的瓷器发展史,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从17世纪末开始,整整两百年,在荷兰、在德国、在英格兰,欧洲各国费劲心力竞相仿造被称为“白sè黄金”的中国瓷器。结合欧洲的本地文化,创造了欧洲瓷器工业,从另一个角度推动着欧洲的近代工业革命。
.
孙弘毅站在银谷镇那小小的简易码头边,能一眼往见对岸南方约两公里远的西点镇。
低沉的蒸汽机突突声从远方的河面传来,一艘内河运输船又在视线可及的地方进入了对面城镇的码头。和一年四季都繁忙热闹的西点镇相比,同样有着漂亮与光鲜外表的银谷镇,却从建立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依然是不温不火,甚至大部分时候都冷冷清清的。
十几个莫希干印第安雇工推着几辆平板车,将几吨的铅锌或铜锡矿石运到码头边的仓储区堆放。此时停靠在银谷镇的一艘内河蒸汽货船,正在装载着大块的石料和原木,剩下的若干缝隙。则见缝插针地搬上了若干袋毛皮。
码头不远,几个欧裔居民还在和来自西点镇的进货商争论着毛皮的价格,价格一直纠缠到了是否再多1美分的程度。
从西点镇或曼城市购入rì常生活用品,然后再和附近的莫希干等印第安部族交换毛皮、猎物和粮食类低级商品,最后再转售给西点镇的本地商人。长期以来,来自附近印第安部族的特产,成为了银谷镇居民的rì常特sè收入。
身为银谷镇的镇长,孙弘毅就这样呆呆地站在码头边,看着眼前萧条的场景,心里越发的不甘心。从建镇之初的雄心勃勃。再到如今的心灰意冷,孙弘毅整个人的jīng神面貌经历了从高到低的一路滑翔。
关于银谷镇的设立初衷,仅仅是提供一个可以面向宋河中游东岸的印第安贸易口岸,至于之后发现的石矿、铅锌矿和铜锡矿资源,受限于采矿人手和国内的矿石加工冶炼瓶颈。根本没有产生多大经济效应。
孙弘毅在大灾难前,只是一名计算机小程序员,虽身为**丝却不甘心碌碌无为一辈子,于是在银谷镇建设方案出头后,孙弘毅自告奋勇地出任镇长,打算把银谷镇打造成宋河中游东岸的经济重镇。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论采矿业,虽然有着西点镇不具备的矿产资源,但除了石矿外,其他矿产的矿脉走势复杂,开采极为困难;论农业,银谷镇周边的沿岸地区虽然水网密布,土壤肥沃,但大多是难以填埋的沼泽和原始森林,北边的丘陵山脉更是限制了银谷镇的扩大,农业发展到现在也仅仅局限于少数几片沼泽填埋后的果园、菜园和牲畜饲养;论加工业,能够安排到银谷镇来的,大都是其他地方挑剩下的目不识丁的欧裔农夫,要么就是不断增加的印第安“偷渡客”,根本没有任何高等职业人才可以挖掘利用。
如今最大的经济出口,就是零敲碎打的几种矿石,或者为北洋船舶公司和华美木业公司提供几种硬木,要么就是在附近的山林里挖掘种植蘑菇,以及北美黄连、北美西洋参在内的几种药材。至于那座年初才由孙弘毅自己出资创办的小水泥建材厂,其规模也提振不了多少当地经济,孙弘毅也如雷锋一样半卖半送将所有产出的水泥都奉献给了银谷镇的建设。
整个银谷镇建立两年多以来,包括陆续安置过来的近200号“印第安偷渡客”在内,全镇居民人口才700多人,比起居民人口已经突破1500人的西点镇来说,简直
第七章 银谷镇的路-->>(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