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三章 归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中。灰鲸级机帆运输舰和朝阳级大型机帆商船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前者,基本承担了高强度的出航任务,而且故障率让人满意。

    受大西洋本土航线上已经展开的全蒸汽动力商船应用的影响,海军也曾野心勃勃地企图改变最新一代公主级大型轻巡洋舰的设计,如今看来,机帆混合动力依然是海军未来数年最稳妥的选择。

    军事方面的最终总结报告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而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在国会和政府里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东方航线是否具备新利益增长点的地位。

    目前来看,假使国家远洋商业运力能达到较充沛的理想状态,每吨货物的每100海里行程运费,国内行情也不会低于60美分,那从本土输送到亚洲海外领明珠岛的货物,光运费就是每吨超过100美元,这还不包括其他物流储运中转的成本费用。

    也许平摊在每件商品上,这些运费成本在17世纪的跨洲际远洋贸易中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嫁出去,但对于国内从事大宗远洋贸易的私营贸易公司来说,一艘短衬衫级飞剪商船的商品运输贸易,就会损失接近5万美元的净利润!

    再结合贸易往返周期来看,一艘短衬衫级飞剪商船能在大西洋航线上一年进行至少8次的往返航行,而东方航线却只能进行一次,那这中间的净利润损失就更大了。除非远东的商品出口利润能超过大西洋贸易的好几倍,否则每一吨运力放到东方航线上进行往返航行,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东方的商品和工农业原料重要吗?从某个程度上讲,确实某些种类具备不可替代性的重要作用,但整个国家的工农业发展又并不依赖于某些特定的原料。而针对人口众多的欧洲市场,华美商品的受欢迎程度不会比东方奢侈品差,所以就目前的需求来看,万里迢迢前往东方进行贸易倒卖显得十

    分鸡肋。

    大致摸清了远东各类主要商品原料市场行情的中远国际贸易集团的副总裁杨小华。已经就这个问题给自家的贸易集团写出了非常详细的分析报告,然后又从各种关系渠道流到了其他贸易企业的掌舵人手里。

    很显然,在超越17世纪全世界普遍商贸水准的华美国,已经把欧洲当做了“经济殖民地”,从原料到市场来看,从纯粹的商业利润角度来讲,通过东方航行进行亚欧贸易并不是想象中的天堂之路。

    大西洋两岸的贸易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中南美、非洲的原料供应渠道和市场还在拓展,而在国内远洋商业运力还未打破瓶颈的当下。东方布局若要展开,当中重要的商业利益和成本环节就是个始终无法绕开的死结。

    只有参照欧洲的地中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利用东南亚贸易圈独特的地理优势,建立“落地生根式”的环东南亚商业区,大概才是唯一能够实现“有效利润”的方法。但其实无论是国营集团。还是大多数的私营企业,都不大可能在现阶段把自己宝贵的资源远远地投送到东方去。

    但能在家门口的大西洋赚同样的钱,在本土住得轻松滋润,又凭什么要去东方累死累活呢?这是远征舰队归国后一段时间里,从国会到政府、再到普通企业和商人们,内心都在自问的一个问题。

    ……

    其实不光是东方远征行动的总结,1629年末国内各行各业的总结和新年度规划都在进行中。

    按照北美本土战略布局规划。宋河中游的波特市及西北摩和克河谷入口的江口镇,总人口加在一起终于突破了10000人,再加之陆军近半数的兵力驻扎,已经牢牢地建立起宋州北方的战略支撑点。向西面的摩和克河谷逐渐拓展深入成为重点。遥望肥硕的五大湖方向,总能让穿越众们内心泛起一丝难以抑制的野心。

第五十三章 归国-->>(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