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转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利息。就算是随存随取的活期,也会享受0.5%的年利息,相比之下,就算是华美国内,普通用户的活期存款都是没有利息的。

    拿着挺括的东方银行用户文件,王奉林心里是又高兴又忐忑的。高兴的是,相比大明的钱庄,东方银行的条件十分厚道;忐忑的是,对方一力说服自己往香港甚至是吕宋进行资产转移,会让自己好不容易在泉州打下的根基又丧失大半。

    就算王奉林对满清南下的力度将信将疑,但这些年和华美东联集团的商人打交道,也没有发现对方说过什么不着边的大话。反而多次为自己解决了麻烦。说白了,自己这点家业,和人家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人家也是看在多年的亲密合作上,才给了自己忠告和更多的选择。

    这几个月。因为福建郑家突然对华美的态度急转直下,连带着泉州海澜阁也遭了不少刁难,如果不是平时好处打点到位,估计早就被郑家寻到理由给端了。但就算这样,王奉林在泉州的生意还是受了很大影响,尤其是郑家已经公开禁止福建所有海商和香港、吕宋的贸易。只要碰见了,若没有铁打的门路,基本就是人货全没的下场。

    怀着对天下局势的捉摸不定,或者说是内心对郑家的强烈不满,王奉林依着狡兔三窟的念头。把家业一分为三。除了泉州总号关闭外,其他州县的小商铺则继续经营,而大部分现银存到香港去,小部分现银则拿到吕宋马尼拉开店面,因为他和李国助的私人关系也是很铁的。

    王奉林不知道的是,不光他在泉州闹出了一番小动静,在漳州、福州乃至浙江的温州,都有不少中小商号收到了来自两广、吕宋等地同行的书信。书里信外都是一口同声的提醒。劝说各个商号进行资产转移,以规避时局风险。

    据说之后几个月,大约有二十多家闽浙一带的大小海商接受了这种私下串联。用各种方式将店铺或现银进行了分置处理,其中多数人直接或通过中间人转到了华美香港总督区的东方银行,少部分则流向了吕宋。

    ……

    距离泉州城几十里的同安,一座庞大的军营依山傍水,营门立着两杆大旗,左边大旗上绣着“大明漳泉总兵郑”。右边大旗上绣着“御赐国姓朱成功”。

    郑芝龙在南京保卫战中一塌糊涂的表现,不光没有削弱福建郑家一丁半点的影响力。反而因为实力基本保全,让郑芝龙终于走上了南明政坛的顶峰宝座。

    在政治上。利用张肯堂和黄道周等一杆子文官,郑芝龙扶持了隆武皇帝,并对浙东鲁王监国小朝廷采取了坚决打压的立场。

    在军事上,郑芝龙利用隆武皇帝的招牌,外加自己的财力,基本上将福建各地的军镇全部控制在手里,如今郑芝龙几乎掌握了隆武朝廷六成以上的军事实力。至于远在湖广的另一个实力派何滕蛟,则对郑芝龙在隆武政权里的地位没有任何动摇性。

    一心想要收揽各方人心、复兴大明的隆武皇帝,在郑芝龙带儿子郑森觐见的时候,在公式化的交流后,给予了年仅21岁的郑森超乎他人预期的评价。

    “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

    为了表示对郑家的恩宠,隆武皇帝将大明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森,并将原名改为成功。朱成功,或者说是郑成功,就是郑森过去几个月里个人身份翻天倒海的变化。

    和寻常明军驻地的乱七八糟不同,此时的驻扎在同安的漳泉总兵大营内外是井然有序。有了郑家财力的支持,这支人数超过10000人的明军物资供应还算充足,不光每个官兵都是崭新的鸳鸯战袄,甚至连小兵都是标配的红缨八瓣盔。因为粮草供应充足,官兵的脸色也比其他军镇要好上太多。

    大营外的校场上,一列列衣着鲜红的官兵正在鼓点下行进,但除了大量的刀枪冷兵器,类似火枪之类的热兵器很是少见。

    “总兵大人,安海码头的辎重运到大营外了!曹大人也回来了!”一个小校快马赶到正在观摩官兵操训的郑成功面前,跳下马以标准的大明军姿单腿跪地。

    一听到这个消息,郑成功身边的两位年轻武官就面露喜色。

    “太好了,总算他们还是言而有信,有了这些南洋军械,就可以好好练兵了!”年纪轻轻就一身军官衣甲的刘国轩,此时两眼放光,迫不及待地踮着脚朝着大营东面张望,“施将军,到时候可别和我抢啊!”

    看到这个年轻的同僚如此急忙的样子,施琅倒是很沉稳地微微一笑,转身朝着郑成功抱拳鞠礼:“国姓爷,看来请曹大人出山果然是对的。如今福建一地。论起和米夷海商的交情,怕是郑老大人都未必比曹大人更好。”

    施琅口中的曹大人,自然就是一度从大员辞官回漳州隐居的曹秀林。也不知从什么途径知道了曹秀林曾代表大员宣慰司出使华美的事情,就在郑成功受封漳泉总兵不久,郑成功就亲自到访了在漳州开私塾的曹秀林。

    郑成功抗清的一腔热血或者说是急于打造他心目中的福建新军。最终感动了曹秀林。在郑成功一本正经表示自己不参与内争、坚决抗清的意愿后,曹秀林

第二十二章 转移-->>(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