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三章 精品紫砂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唐兄,我今天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专程过来找

    唐风客气的对他说道:“书南兄有事尽管吩咐。”

    刘书南说道:“如此我就不客气了,最近在琉璃厂那边新开了一家陶艺店,专门经营紫砂,新东西和老东西都有,我想挑一个清三代的,但没有把握,想请你去掌掌眼。”

    琉璃厂?唐风暗自摇头,这刘书南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琉璃厂是唐风最不想去的地方,万一撞上黄家的人会很尴尬。但朋友的忙不能不帮,唐风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刘书南,他点头说道:“没问题,随时都可以去。”

    刘书南说道:“我这人是急性子,那就现在去,如何?”

    唐风说道:“反正着也是闲着就走吧。”

    “沐雨、陈彦,我去一趟琉璃。”唐风朝里面打了声招呼就跟刘书南一起离开了中国石。

    唐风一开始北京时就在琉璃厂,他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刘书南把车停在和平门南面的南新华街,两人步行走进以经营古玩为主的东琉璃厂。唐风对刘书南说道:“书南兄对紫砂的爱好程度可不亚于爱好玉石雕刻啊。”

    刘书南说道:“人活一辈也就图一个乐子,埋头赚钱太累,有个兴趣爱好让人感觉充实一点,哟在那边了。”

    唐风着刘书南手指的方向望去,这是一家名为“一品岁月”的紫砂壶专营店说道:“一看店名就是大雅之堂。”

    刘书南哈一笑,说道:“古玩收藏物雅人不雅,水深得很,像我这样的生手还真不敢出手。”

    说起,中国的南北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北京人好大碗茶,粗瓷大碗起来咕嘟咕嘟,一抹嘴,解渴;南方人则偏爱品茶,细陶小杯,细斟慢酌,在解渴的同时也不忘怡情;这个跟南北两地的气候差异不无关系。

    一品岁月的招牌大概是一幅对联联为“茶中天地大”,下联为“壶里乾坤多”品岁月就是横批。走进店堂,店堂正中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四大皆空,坐半刻无分南北;下联是:两头是路一盏各自东西。吃一盏这个‘吃’字正是南方口语,由此不难判断。这老板大概是南方人。

    唐风扫了一眼店堂两边的货架,一品岁月大致分为两部分,左边是现代紫砂,右边是古玩紫砂。他对刘书南说道:“书南兄应该对紫砂很熟悉吧?”

    刘书南摆摆手,说道:“别提了,我也以为我很熟悉,到这边一看就不熟悉了,理论知识是会害死人的。”

    “两位,里面请。”店老板是个光头,脑袋得亮锃亮的,拿跟火柴都能刮燃了。他笑着问二人道:“两位,需要那种紫砂?”

    刘书南直接了当的说道:“我们来看看古玩紫砂。”

    光头老板将手指向古玩紫砂这边,说道:“这边请。”

    刘书南问老板道:“你们这里有清三代的紫砂吗?”

    刘书南开门见山,直奔清三代而明这家伙的颇高,收藏界有一句流行语,叫“玩瓷就玩清三代”。清三代是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康乾盛世。

    康熙、乾隆各在位6o年,中间有雍正承上启下,这一时期是清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迄今为止最后一个盛世。就在这一时期,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的最巅峰,匠师们挥智慧,精工巧制,使清三代的许多瓷器精品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后世非常追捧。

    纵观中国古代史,出现盛世绝非好事情,开元盛世之后就是安史之乱,康乾盛世之后就是百年苦难。饱暖思**欲,业精于勤荒于嬉,当文化艺术繁荣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沉迷其间沾沾自喜,盛极必衰就成为一种必然。

    成也文化、败也文化,中国人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光头老板说道:“清三代倒是有,但没有宫廷的。”清三代的宫廷紫砂器大量的融入了:琅彩、描金、粉彩、泥绘、浅雕等加工工艺,成品高贵华丽典雅,是紫砂器中的极品。

    刘书南跟着老板去看清三代的紫砂,唐风的眼光却望向了那边的民国紫砂。民国时期的紫砂工艺当然没办法跟清三代相比,相比工艺上的落差,两个时期的紫砂器在价格上的落差更大一些,民国紫砂器的价格仅有清三代紫砂器的十分之一。

    唐风将一件高提梁后出戟的仿竹节紫砂壶拿在手中把玩起来,他觉得这件紫砂壶不像是民国紫砂器,时代应该更早一些。

    紫砂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24oo年以前、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身上,他在功成身退之后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自称“陶朱公”。陶朱即是朱陶,朱陶也就是紫砂,当然,这种说法多少有点牵强附会,不管是真是假吧正后世的紫砂工匠都把范蠡奉为祖师爷。紫砂起源不可考,但紫砂壶的起源却很清晰,明武宗正德年之后才有紫砂壶出现。

    生产紫砂壶的原料是紫砂泥,俗称“富贵土”,它主要分为紫泥、绿

    

第五十三章 精品紫砂壶-->>(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