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七八 李隆基的远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进去,只见李隆基站在屋檐下,看见陈晚荣到来。居然迎了过来,道:“征战归来,最想呆的地方就是家。把你从家里叫来,你不会怨我吧?”

    李隆基亲迎,陈晚荣第一遭碰上,不由得愣,忙道:“太子言重了,臣不敢如此想。”

    “不想。就是假话!那非人情!”李隆基笑容不变。道:“进来说话。”

    陈晚荣跟着李隆基进屋,李隆基要陈晚荣坐下。叫高力士送上茶水,挥挥手。高力士退出去,把门关上。

    李隆基坐了下来。笑道:“在说正事之前,先给你说一个好消息!杨思勖调岭南之兵,正在攻打真腊、林邑,战事进展顺利,要不了多少时间,这里也会成为大唐的领土。”

    真腊和林邑真不走运,他们支持梅玄成闹事,正赶上睿宗振奋之时,想做大有为之君,睿宗会放过他们么?李隆基一提议,睿宗毫不犹豫地下旨给杨思勖,要他起兵征讨之。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陈晚荣大喜:“皇上圣明!太子英明!”

    李隆基手一摆道:“这事就不说了。把你叫来,是有事要和你商量。吐蕃这仗打得不错,打出了大唐的气势。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要治理好这里,若是不能治理好,将士们的血就白流了。

    “张说虽是有才,不过,光靠他一个人也不可能治理好吐蕃。你刚从吐蕃归来,对吐蕃的情形最是了解,把你想到的,看到的,都详细说说。最重要地是,问题你一定得说出来,朝廷好着手解决。”

    吐蕃的问题很多,张说虽有奏章,哪里能和陈晚荣这个亲历相比。当别人沉浸在喜悦中,欢庆胜利时,李隆基却在想问题,看得深远,对此举,陈晚荣感叹无已“这就是李隆基,一个开创中国历史巅峰地人物!”

    对吐蕃的事情,陈晚荣也在思考,虽然陈晚荣不精通政务,还是有所心得,点点头道:“太子,臣以为吐蕃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治理吐蕃的人手。刚到逻些城地时候,为了宣扬朝廷的新政,张大人把军队的文吏全部借走不说,还把大帅,臣等拉住帮着他处理政务。大帅开玩笑说,再这么做一段时间,大帅就成了郭大人,不是郭大帅了。”

    当日,陈晚荣他们听到这玩笑话,无不是笑成一片。李隆基不仅没有笑,眉头反而拧得更紧了,点点头道:“是呀!一场大战下来,本来就有很多事情要做。更不用说,吐蕃这样积弊深重的地方了,要做的事情何其多呀!但愿张说能挺过去。张说的身子怎么样?”

    陈晚荣如实回答:“张大人的担子重,累得够呛。好在张大人年富力强,办事精明,不会有问题。不过,若是长此以往,就是铁打的身子也有累垮地时候。”

    李隆基眉头拧成一个川字道:“吏部选派地官员已经上路,在大雪封山以前,能够赶到。他们一到,张说的担子就会减轻。还有呢?”

    陈晚荣略一思索道:“太子,臣以为吐蕃还缺乏文明与科技。若是吐蕃拥有和大唐一样地文明,一样达的科技,那么,吐蕃就不会这么穷,大唐就可以在这里驻守更多地军队。”

    唐军之所以要赶在大雪封山之前撤走,就是因为吐蕃太穷,养不起,不得不撤军以就粮。

    “这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不过,我们可以先做起来。我看,这事得采取两个办法,一是从吐蕃选一批聪明能干地人到长安来,让他们去国子监学习。二是我们派一批能工巧匠,读书识字的人去传播文明。”李隆基马上就有应对之策。

    这是推广华夏文明的绝佳时机,采取这两种应对措施再正确也没有了。可以想象得到,那些派到长安来的吐蕃人,等他们学成回去之后,带回去的不仅仅是科技,还有华夏的文明。长此以往,吐蕃对华夏文明的认可就更加深,吐蕃就会给融入华夏大家庭。

    这不是梦,这一定会实现,因为先进的文明融化落后文明,这是历史的规律!唐朝就拥有非常先进的文明!

    “太子英明!”对李隆基的措置,陈晚荣无话可说。

    李隆基问道:“你说,大唐一定给得到吐蕃吗?尽管你们写的奏章不少,不过,我还是想听你亲口证实。毕竟,奏章不如人实在。”

    对这一点,陈晚荣信心十足:“太子请放心,只要大唐措置得当,一定会得到这片土地。”

    “原因?”李隆基只说了两个字。

    陈晚荣马上就道:“原因张大人在奏章里说得已经很多了,臣就不多说。臣请太了听一歌。”

    “什么歌?”李隆基有些奇怪。

    “自今后无仇杀,有买卖,快活做得活计,不被赞普来夺人口牛马也!”陈晚荣引吭高歌,这歌在吐蕃广为流传,陈晚荣唱过不知道多少回,再次唱来还是很中听。

    唱完,陈晚荣解释道:“太子,这是臣等进入逻些城,吐蕃百姓迎接我们唱的一歌。”

    李隆基大笑站起:“好好好!这不是歌,这是民心!大唐得到民心,也就是得到吐蕃!有你这番话,我就可以放开手脚来做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