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拥有垂直起降与高巡航能力。与美国的“鱼鹰”相比,o25的电动推进系统不但更加先进,也更加易于操控。因为在2o26年才正式定型,所以Q25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与先进材料,比如在机身关键部位敷设了高强度合金装甲、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旋翼、综合航电管理系统等等,使其综合作战能力与作战效率比6军的Z15高了近3倍!
对6战队说,o25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缺乏空中支援的问题。
如果有必要,Q25可以携带包括火箭弹、空炸弹、对地攻击导弹在内的重达5:的各类攻击弹药,充当“轻型舰载攻击机”使用。如此出色的性能,连海军都非常感兴趣。战争爆前,海军单独出资15元,让生产Q的中国直升机工业集团在其基础上研制具备对地海攻击能力,兼备反潜作战能力的“舰载巡逻机”,希望打造出一款能够执行多种低强度作战任务的舰载航空平台。
o25上战场,表现极其抢眼。
装甲部队想名濑推进时候,部署在3艘综合补给舰上的12o2承担了近半的战术空中支援任务,小时内为地面部队提供了上百次空中支援,向日军投掷各类弹药2余吨。因为航母战斗群在距离战场8c千米外活动,平均每小时之能出动1个中队的战术战斗机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所以作战效率远如部署在综合登6舰上的o25。
天黑后,6战队到达名南。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6战队没有在夜间动进攻。
摆在6战队面前的难题是,舰队的火力支援不足以使6战队顺利突破日军防线,如果空军与海军岸基航空兵仍然迟迟不能参加战斗,6战队势必要在名与日军恶战,伤亡与损失不会小到哪里去。
作为战役最高指挥官,裴承毅能够做的,只是尽快让嘉手纳与普天间尽快投入使用。
当天晚上,6战队在其他方向上动了新的进攻。
为了加快战役进程,6战队派出几支小分队,搭乘直升机前往附近几座只有少量日军驻防的岛屿。
在扩大进攻行动中,攻占中之岛无最受关注。
按照传统,奄美大岛以北的岛屿属于日本,不属于琉球。共和国出兵攻打琉球岛与奄美大岛,还有些理由,可是出兵攻打历史上属于日本的中之岛,多少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当然,攻打中之岛的作战行动也是由王元庆批准的。按照裴承毅的猜测,元下达这一作战命令的目的是在试探西方国家集团。
因为中之岛上没有驻扎多少日军,所以战斗打得很轻松。
当天晚上,奄美大岛上的日军没有动大规模反击,反而是退守琉球岛北部、盘踞在与那霸岳山区的日军向南面的快反部队与空降部队动了大规模反击,试图打下被共和队控制的名护,威胁南面的石川与冲绳。
战役至此进入胶着状态,日军所能做到的,只是多坚持几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