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发不可收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海军在共和国最高统帅部的影响力非常大。不但过了天军,还过了6一旧很好理解,幕承毅为了不让袁晨皓独揽大权,把华剑锋航“来。就是要用林啸雷培养起来的海军力量平衡6军的影响力,让共和国的战略决策大权掌握在元的手中,而不是受总参谋长控制。

    事实上,即便不考虑这些因素。在对美战略打击中,海军的地位仍然不可取代。

    原因很简单,没有由海军控制的海运力量,其他军兵种的作战行动都无法展开。

    从经济角度出,海军也是更加理想的选择。

    虽然在打击军事类战略目标的时候,天军的精确轰炸要比海军的全面炮击更有效,但是在对付城镇、军事基地、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大区矫目标的时候,海军的作战效率却远远过了天军。比如同样打击刀刀千米外的百万人口级大城市,海军消耗的炮弹总价值仅有天军消耗 的炸弹总价值的十分之一,再算上战舰与轰炸机的耗费比等等,海军的作战效率相当于天军的二十倍。如果夺得了制海权与制空权,舰队安全有所保证,用效费比更高的火力舰取代战舰,作战效率还能提高好几倍。

    可以说,这也是共和国高层支持让海军承担主要打击任务的根本原因。

    不管怎么说,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共和国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胜利已经近在咫尺的情况下,不管是共和国的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都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没有必要为最后的胜利付出更大的代价,或者说能否以最小的代价取胜。

    这种观点,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体现,比如在犹太人问题上向欧洲

    步。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在战略打击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

    虽然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前的4o多年间,共和国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中参与与动战争最多的一个,平均每旧年打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每五年参加一次地区冲突,在相当于四代人的时间里,总共有上百万将士血洒疆场,但是与大国、强国交战的只有两次,即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非常可惜的是。这两次大规模地区战争都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日本太即便战略打击非常成功,也很难复制到美国身上。印度战争以地面作战为主,战略打击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且不是击败印度的主要因素。受此影响,大战期间,共和国才会在取得了海上优势的情况下,没有用封锁来瓦解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而是通过持续一年多的战略轰炸把澳大利亚送回了石器时代。通过针对澳大利亚的战略轰炸,共和国海军与天军积累了大量经验,比如轰炸机的出动率,比如物资的调运与准备工作等等。问题是,澳大利亚实际上也是一个没有太大代表性的国家,主要轰炸区域的面积还不到劲万平方千米,仅相当于半个欧洲。或者美国本土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的防空力量非常薄弱,无法与美国本土相提并论。当然,从共和国本土出,将物资运往西南太平洋与运往北大西洋的难度也截然不同。

    没有足够的经验,共和**队就得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也就是说,战略打击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订下了基本战略,到底该怎么打,还得由实战结果决定。

    正是如此,共和国最高统帅部才让海军与天军一同上阵。

    到这一步,即便裴承毅认为没有 必要,也无法阻止战略打击,更不可能冒着与国内利益集团反目的危险来变更战略计划。要知道,战略打击在毁灭美国的同时,也保住了成千上万名共和国公民的饭碗。拿军火集团来说,就算早在础猝初。共和国当局就做出了战略转产的决定。即降低对军火工业的扶持,将国家生产力转移到与战后重建有关的产业,比如将坦克战车的产量降低两成。将工程车辆与民用车辆的产量提高五成。但是在战争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军火产业的生产能力仍然远远过了实际需求。更要命的是。美国的溃退度过了预料,很多重要战场上的战斗都没有想像中的激烈,所以共和国囤积的军事物资要比想像的还要多,如果不能想办法消耗掉多余的军事物资,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

    即便是非军火产业,也对战争有很大的渴望。拿生产工程器械的工厂来璃,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破坏,哪会有全面彻底的重建,而没有大规模的重建,也就没有必要生产足够多的工程设备,那么在战时扩大的产能将在战后迅过剩。

    这些,都是推动战略打击的动力。

    当然,这也是人类自我毁灭的根本动力!

    新书《乱世英雄》已上传,书号口理历,请兄弟们多多支持。

    《国策》将在。月底完本,保证日更刃。,请兄弟们谅解。

    替《乱世英雄》预求口月月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