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什么事最好不要亲口令而要让底下人先提出来然后再肯通过。因为君王亲自提议的事情大多数人慑于你的权威都不敢轻易提出异议不利于对事件的充分讨论。而且此事由下属提议令你有了缓冲一旦事情办错搞砸了人们会怪罪到提议的臣子身上减轻对你自身形象的损害……”
“哦我知道了。”丹豹挠着小脑袋道:“以后想吃蛋糕就叫瓦莱娜去厨房里偷这样爸爸就不会说我贪吃了。”
“对呀!好主意耶!”丹虎也连连拍手。
“咳!咳!”安多里尔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板起脸把课堂秩序扭转过来。
“让人崇敬的君主人们往往寄托了无限的信任把他们看作全知万能的人。这有助于你们施政下令但你们千万不要自己也迷失在这种气氛中尤其是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无论怎样你们自己也是人不完美的人很多事情非你们的能力所及。”
“君王一定要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在哪臣民们愿意容忍的底线何在。君王看似拥有无限的不受制约的权力实则并非如此。比如你看似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虚幻的假相。举个极端的例子你如果命令全体子民跳海那么就等着被推翻吧!”
“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包括一些伟大的人物往往也在讚誉的包围中无法自持被过去的功业和手下人的吹捧所蛊惑真的把自己当成神一般的人物做出了很多可笑的举措。比如某位战功赫赫的海军统帅命令前方的灯塔为自己的旗舰让道远东帝国的一位皇帝命令士兵用箭雨射退海潮黑大6的一位宗教领袖要求大山朝自己走来。
这些可都是历史上生过的真实笑话。”
二楼的寝室中瓦莱娜伴在美芙洛娃身边跟她一起为即将出生的娃娃挑选衣衫鞋袜。
除了跟大家一起出去耍闹听安多里尔老头讲人生哲理课之外更多时间这个胖女孩喜欢跟在美丽的夫人身旁。
在府内的另一间教室里贝叶则在给已经具有一定理解力的两个男孩密尔顿和摩瓦讲述战争的有关问题。
摩瓦听课时总是有些漫不经心有时候还会呆走神但密尔顿却积极提问非常活跃。一动一静倒也相映成趣。
“6军最关键的当然是指挥体系和组织架构而维系和保证军队进行有组织的战斗则倚赖于士气。不惧死亡的战士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敬也最可怕的人。一位聪明的将领和一位擅长组织、常能激部下斗志的将领我们优先选择谁带兵出征呢?我更倾向于后者。
勇气比战术巧思更加可靠在长期性的战争中尤其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聪明的文明人难敌蛮族野人两盟半岛上那些狂热的火焰佣兵为什么令人忧虑的真正原因。”
“人数是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定两群战士进行殊死搏斗其战斗力、武器装备等各方面的条件均相同也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如果是一百人对一百人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平手。”密尔顿举手道。
“不错。”贝叶点头道:“确实是平手双方将陷入僵持的胶着状态。可是如果一方是一百人另一方为七十五人人数多的一方获胜是肯定的我的问题是获胜一方将有多少名战士存活下来?”
“一百减七十五。”密尔顿又答道:“二十五人!”
“错!在对方被消灭殆尽后人多的一方应该有过六十的人生存下来。”
“为什么?”
“道理在于人数多的一方拥有一种不断累积、不断放大的优势效应。一百人的一方有二十五名战士可以选择加入正在进行的七十五场一对一的搏斗中形成二打一三打一的优势而对方在这些劣势的决斗中必然丧身。随后这些获胜的人可以继续参与到其他的战场搏斗中使得人多一方的优势不断累积不断放大。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目前的数学还无法精确地计算出到底有多少个人可以存活但根据我的经验大致在六十到七十人之间。”
贝叶说的确实没错。也许在他那个时代的数学水平无法实现这种复杂的运算但到现在借助于电脑模拟和高等数学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出结论胜利方将有六十六人存活下来。
“当然实际的战场情况要比这种理想状态度计算要复杂得多不能简单地据此判定人多必胜因为我们前面说过组织程度和士气是比人数更重要的第一位要素。但这种纸上谈兵式的计算有没有意义呢?有而且意义很大。”
“人数占有三分之一的优势就能以一比二左右的伤亡比例结束战斗这告诉我们一条军事准则战斗单位的数目比之战斗能力更有价值有一万战斗力强的精兵不如有两万战斗力一般的普通部队。
当然前提是你能够激励普通战士们不畏强手敢于作战奋勇争先保证士气斗志和组织指挥体系不会垮掉。”
第三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