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印无落款,所以便免除了来往人众的跪拜参谨大礼。师生们日日从这匾额路过,可轻松自在,但每当抬头凝视这匾额时,又无不从心中平生一股自豪之感。”
宋君鸿闻言及此,也不由得抚掌喟叹:“真宗皇帝此举,的确是高人一筹。他敬重了读书人一分,天下的读书人也必以十分、百分回报以之。”
大宋朝士子的地位高,不是凭空而来的。一方面是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后,皇帝们对拥有兵权的武将们先天性的警惕,抑武崇文。另一方面,大宋朝的读书人们骨头硬,连皇帝都不得不巴结他们。
但书生们不是商贾,不是金钱可以收买的。所以皇帝就以超常的礼遇来对待这些手里握有笔杆子的书生们。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号称“帝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王朝,大宋朝的君主们在不得不略多分一下权力给文官集团后,也懂得如何去更好的讨好读书人。
最好的讨好,便是让对方知道,我很重视你们!我敬重你们的才华,我很敬重你们的品德。
尽管这些礼遇和令名有时侯不值一文钱,但天下的士子们却甘愿为此向君主舍身以报!所谓“知遇之恩”无外乎如此。
金钱可以买来利用,但只有尊重,才能换来永恒的尊重。
这份来自王朝最高层君主方亲自发来的尊重,让此时已经时隔两百年的书生们兀自倍感自豪。
“身为礼仪之邦的大宋朝读书人的自豪感,身为名闻天下的岳麓书院学生的自豪感。”柳重楠说这话时,拳头紧握胸前,激昂的说道,目光中闪烁着精光,充满了对这个牌匾故事中大宋真宗皇帝和书字山长周式之间“君亲臣贤、君臣相得”佳话的向往。
这是大宋朝,乃至中国两三千年历史中所有读书人共同的向往。
“长青兄如斯一表人材,或许将来也有遇得明君、一展报负的时侯。”方邵在旁边说道。
“明君?唉!”柳重楠重重叹了一口气:“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我辈既是大宋子民,理当为大宋皇帝分忧,可当今天子……”
当今的大宋皇帝虽然继位仅四年,可其荒诞昏庸的名声却已经远播民间,这不能不让如柳重楠一样怀抱着一腔报国热忱的书院士子们大失所望。
“不管怎么说,各位公子都是读经书、明是非的人物。此刻不妨先在这书院中潜心研读,增广才学,以为将来报效朝庭的根本基础。先修身,再齐家,将来再考虑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嘛。”史福眯着眼睛听了半天,这时出来打圆场了。
“也对!”这柳重楠倒也豁达,转眼又想开了。“圣贤尚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辈又能如何?权且先静心读书个一两年吧。”
说到这里,柳重楠指着大门两旁悬挂着的一幅硕大的对联得意洋洋地对宋君鸿说:“若想增进学问,大宋朝内难得再找出几家比咱们岳麓书院更好的地方了。”
宋君鸿凝神看去,却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八个大字。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两句都是源出经典,而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即便是如宋君鸿这种拥有涵盖今后一千年历史文明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岳
第一百四十四节 笑君解释春风恨(十)-->>(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