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海外岛夷,变成如今民丰城阜之地,不由叹息道:“我也尝闻此事,若非被逼无奈,这些百姓如何肯背井离乡!”
听得郑清之如此说,王钰却只是笑笑,不作任何评论。他又说起流求物产风景,说到每年必来的台风与偶尔会有的地震,郑清之一边听一边问,不知不觉中便过去了一个钟点的时间。
“流求国主宽待土人,纳其子弟入学,授之以衣食,确实长久之计,实是一代英主。”听得流求如何同化土人,郑清之立刻明白其背后含义,正色对赵与莒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海外岛夷,尚且如此重学,我大宋须得见贤思齐才是。”
赵与莒连连点头,唯唯称是,心中却有些好笑,这些策略,原本便是他定下的,郑清之只怕绞尽脑汁也想不到,他盛赞地那位流求国主便在眼前。
“只是近来流求国内,为着开港一事颇有争执。”王钰见时机成熟,便笑着道:“二位有所不知,流求远在海外,与诸国通商唯有倚仗舟辑,原先这舟辑尽数归于国主,故此只许人登岛,却不许人离岛。此前数月,我大宋泉州海商,名为蒲开宗,扬帆渡海抵达流求,流求国主心慕中华,听得蒲开宗之语,便欲开港,允许我大宋海船入港补给贸易。”
“此为好事,海船入港贸易,便可设市舶司收取国税,为何会有争执?”郑清之奇道。
“无它,故土难离耳,那些移居于此地中原人士,有想搬回中土的。只是他们学得岛上制造之术,若是放任他们归乡,这流求佳酿便不复流求独有了。”王钰说出地理由,在郑清之看来极符合他商人的身份。闻得此言,郑清之摇了摇头,笑着对赵与莒道:“国朝相公吕莱公曾向太宗进言,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流求国主虽是英主,毕竟僻居一隅,器具尚嫌小了。”
王钰一扬眉,正欲反驳之时,却被赵与莒抬眼一瞥,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只是唇际挂上一丝冷笑。见郑清之又转过面来,他嘴边的冷笑也消失了。
郑清之又与他说了两句,听得王钰又说了些流求事宜,便打他离去。再看桌上菜肴,早已经冷了。
“酒残菜冷,学生唤广梁来再热一热。”赵与莒微笑道
这让郑清之哈哈一笑:“嗣子,今日得闻海外逸事,已经兴尽足矣,群英会酒菜虽佳,也不过饱口腹之欲罢了,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他二人离开群英会不久,王钰也与霍重城告辞,因为顶着一个商贾地帽子,故此他不曾急于离开临安城,而是在御街等繁华所在四处转悠,三绕两绕之后,他便到了曹家花园巷,他自家骑着驴,故此并不觉得累。
过了曹家花园巷之后,王钰左右看看,见有一处客栈,便牵着驴进去。这家客栈名为“武林客栈”,生意虽不算兴隆,却也不能说萧条,客栈里除了帐房年纪较长之外,掌柜与伙计都年轻精干,见他来了立刻殷勤招呼。
“给我一间清静些地上房。”王钰笑道:“我虽是外乡客,行在却是常来地,若是住得好,以后便带着伴当一起来你这住。”
“客官尽管放心,小店不敢说是临安最好的,但却占了干净清净这二字。”掌柜伸手指引道:“随我来,随我来,展堂,准备好水,给客官洗尘。”
王钰跟在那掌柜身后,二人上了客栈楼上,走向最里面一间,一个小二拎着木盆水桶,跟在他们后边,待他们进了房间之后,那小二放下木盆水桶,似乎是在检查木盆是否漏水,眼睛却在四下张望,看着有无闲人靠近。
一进了房间,王钰狠狠抱住掌柜:“重德学兄,好久不见了!”
那掌柜,便是秦大石。
注1:仪狄造酒典出《战国策•魏策》。
注2:宁宗之事,此为史实。
注3:吕莱公即吕蒙正,其进言之事,可见《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4:此武林非彼武林,杭城有武林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