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安装类似的设备,用来在远距离上探测敌人的雷达。不管是战舰上的雷达,还是地面的雷达。
比起用金属铂条干扰雷达而言,要精确探测出敌雷达地位置,在技术就要困难得多了。而探测的原理也相当简单。雷达本身就像是一支手电筒一样,出的电磁波在某个方向上最为集中,就如同手电筒出的光线一样,而雷达本身就是“光源”,因此只要有可以测向的电碰波接收装置,就能够探测出电磁波信号的方向。而结合两个探测装置,利用三角法,就可以计算出电磁波射源的位置了。
这只是纯理论上的办法,而实际操作起来肯定要麻烦得多。先是探测装置的测向精确度要足够的高,这个还是小问题。最关键的是,两部探测器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这与用来截获敌电台出的电磁波信号的装置一样,而当时为了提高探测精度,往往会利用多部监听电台探测到的电碰波信号进行计算,而且每部电台之间的距离少则数公里,多则数百公里。以当时的技术,别说在飞机上安装两部探测装置,就算是在同一艘战舰上安装两部装置,也难以保证探测的精度。
工程师的创造性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极大的挥,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飞机后面拖一根长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绳索,在上面固定数个,甚至数十个小型探测器,然后在飞机的前端安装另外一部精确度更高的探测器,然后利用后面小型探测器探测到的综合结果,以及前方探测器探测到的结果,就能够大致计算出电磁波射源的大概方位了。
27年初的时候,6航先改装了两架这样的电子侦察机,并且进行了测试,在测试中现了很多的问题,随后就又工程师进行解决。比如因为绳索在空中漂浮的时候极为不稳定,工程师就在探测器上加了一个水平方位陀螺仪,并且与电子信号反馈器并联,从而测量出在接收到电磁波信号时探测器的准确状态。
经过了大半年的测试与反复的改进,到第一架具有实用能力的电子侦察机正式交付6军航空兵。这是一架由“狼鸠”改造的电子侦察机,通过多次测试,最终证明该侦察机能够对左右两侧1oo公里范围内的雷达进行定位,而定位精度在2度以内,也就是在1oo公里的距离上,误差大概在5公里范围之内。比起后来的电子侦察机,这个精度确实是差得让人无法忍受,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到28年初的时候,6航已经接收了3o多架电子侦察机,罗云冲为此成立了一个单独的电子侦察机大队,并且直接隶属于6航司令部。当时这是一支绝密部队,外界知道该部队存在的人不会过5o个,而且飞行员都是秘密调集的,在到达该部队之前,飞行员甚至不知道他们要去干什么。
训练工作一直进行到了八月份,该部队才正式形成了战斗力。九月底,罗云冲抽调了十多架电子侦察机,组成一个独立的中队部署在了巴拿马。当时,罗云冲就想利用该中队为战略轰炸服务,只是在十月初的时候,罗云冲暂时终止了轰炸行动,所以该部队一直没有参加作战行动。直到十月二十一日,罗云冲决定恢复战略轰炸后,该部队才接到了命令,而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二十三日执行轰炸任务的机群探明航上线上的美军雷达分布情况,好让参谋制订出更合理的飞行航线,以确保机群的安全。
谈仁皓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一支部队存在的,而当时执行任务的轰炸机上都带了15o公斤的炸药,所有的飞行员也都准备了一颗用来自杀的毒药,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如果被击落,绝不能让飞机落入敌人的手里,更不能被敌人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