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节 橙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中爆炸的。而且后来。特别是在快中子反应堆投产后。帝国就不再用铀235作为原子弹的核材料,全用钚239作为核材料。

    “橙子”的设计工作也正是在钚239的生产工作正式开始的时候提出来的,而且“内爆式”的结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钚239的临界质量小,可以将原子弹的核心做得小一点,为“内爆式”奠定了基础,如果用铀235做核材料的话,用“内爆式”引爆法的难度就要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核国家在初期都是用“枪式”结构,以铀235为核材料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内爆式”与“枪式”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在“内爆式”结构的原子弹中,其核心是一个低于临界质量的钚239球体,四周有多块未与中心球接触的钚239,通过引爆设置在外面的炸药,将外面的钚239金属块推向中央的球体,使核材料过临界质量,随即就引了核爆炸(只是“内爆式”的一种结构,后来还大有改进)因为爆炸会急剧压缩钚239,提高了核心材料的密度,因此可以进一步的减少质量,这就大大节约了昂贵的核材料。

    因为核爆炸的时间相当短暂,几乎是瞬间完成,因此就必须要严格控制各炸药块的起爆时间,要做到同时引爆,而炸药的燃烧度是肯定比不上核爆炸的度的。因此包裹在核材料四周的炸药分成了成百上千块,这么多地炸药块要同时起爆,而且误差时间在纳秒之内。这是“内爆式”最大地技术难题之一。这甚至对连接着炸药块的导线长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每一块炸药地质量必须要非常精确。不然爆炸能量不等。射出去的钵凹的度就不等,到达的时间就不等。如果不能做到所有的钚239同时射中中心圆球的话,那么原子弹地爆炸当量就要降低

    很多。甚至不会生爆炸!

    为了尽善尽美,数百名爆炸方面的工程师花了两年的时间来进行设计与实验。而且后来还花了半的时间进行改进。而这是“盘古计划”中除了核物理之外。对技术要求含量最高的一块了。

    当“橙子”制造出来的时候。就有人提议,应该进行一次实验。可问题是,当时帝国还没有建成“快中子反应堆”得到了钚239本来就不多,能够制造两枚原子弹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再实验一枚,那就少了一半。谁也舍不得进行实验。通过数次理论计算。模拟爆炸后,工程师都敢拿性命担保,他们造出来的原子弹肯定能爆,没有实验的必要,也正是在这些工程师的保证下,“橙子”只比“雪茄”晚了5天到达松江港。随即就被装上了“渭河”号巡洋舰,送往前线了。

    “渭河”号巡洋舰这一路航行并不顺利。先是出了几处小故障,问题还不大,舰长也没有在意,在到了马绍尔群岛东部海域的时候,一台蒸汽轮机突然停机。而且检查后确定只能进港维修。这下。舰长有点为难了,在出的时候,命令是中途不进任何港口,直接前往圣地亚哥。

    在与随行的技术人员进行了短暂的商量之后,舰长决定继续前进,用三台主机,以24节的度航行,这样只会晚四天到达,问题应该不大。也就是说,“渭河”号原本应该在八月十五日,也就是哈里斯堡挨炸的当天就到达圣地亚哥的,结果却在八月十九日才到达。而且在到达了牙买加海峡的时候,已经被后出的“汉江”号给追上了。

    随同“渭河”号送来的还有一份绝密命令,罗云冲在接到消息后就去了港口,这份命令是从相府出的,而且是直接交给罗云冲的。当罗云冲看完了命令内容时,他就立即命令第1152中队做好新的轰炸准备工作,相的命令很明确,在美国总统宣布投降之前。还要再投下一枚原子弹

第二十一节 橙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