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摇了摇头,她眼下就想让吴氏帮她这个忙,可人家不同意呐。除了这个,她能用得着她什么呢。
吴氏又劝了她几句便回去了。
“娘。咋样?”元娘知道爹娘的打算,想知道吴氏同意了没。
张义忠也跟进来,看了眼何氏,闷声道:“还问啥啊,看你娘的脸色也知道人家不同意。”
元娘 啊 了一声,眼泪掉了下来。
“娘,二娘将来可咋办呐。”
何氏苦笑。“说什么将来,现在连人影儿都没摸到呢。人家不娶二娘,也是对的。换成我呐,我也不愿意招这样的儿媳妇进门。”
张义忠蹲在地上,点上了烟袋,抽了几口,“咱也别管那个了。就按当初的说法。二娘是去小姑家的医馆帮工去了。剩下的,人家爱咋想就咋想吧。”
这并不是一个长久的法子。村里到镇上赶集的人多了去了,难免会有好事的人去医馆里打听。早晚会有人知道真相。
张义忠叹了口气,“再等等,万一老三能找到人呢。”
张老爷子躲在窗后看到吴氏走了,在屋子里又等了半天,不见大房的人过来。就知道,二娘的亲事十有八九是不行了。
这是二娘与柱子离家后,吴氏第一次上门。
他在屋子里坐着,眼瞧着她进来。又巴巴地看着她出去。
他与大房的人都是一个意思。如果吴家能同意结这门亲事的话,两家的名声都能保得住。但吴氏走了,张义忠也没来给他报喜,那就说明,人家不乐意。
他慢慢地从窗口处退下,在炕上摸烟袋。没摸着,想起上炕时,把烟袋放在桌子上了。便下地取了烟袋。蹲在地上耷拉着脑袋抽烟。
他一袋接一袋地抽……
刘灵儿过来说她娘想吃猪爪,又想喝鱼汤。他都没有理睬,仍然头不抬,眼不睁。半句话也没有。
他应该高兴啊,刚得了一个大孙子,虽早产了一个多月,可母子平安。孩子也白胖的,三房有子,他的心事也了了大半。可他偏偏高兴不起来。
虎子在院子里转了半天,不见老爷子出来,便进了屋,亲昵地走过去,在他的面前站住了。它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不快,于是就伸出了舌头,轻轻地舔了舔他的手,似乎想给他心灵上的安慰。但是,它万万没有想到,老爷子愤怒了,他大吼了一声:“滚开,滚开!”
同时,顺手给了它一烟袋锅。
这一烟袋锅砸下去,打得虎子嗷嗷直叫,蹭地一下蹿出挺远,远远地望着他,连尾巴都不敢摇一下。
时间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
过了夏至,迎来了端午。
端午节的头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小雨。第二天一大早,雨就停了。
这一夜的小雨,把东、西两岭、太子河及河滩地都洗涮得干净而清爽。
树更绿了,草更青了,花更红了……这一切,都笼罩在清晨的乳雾中,更是别有一番韵致。
睡饱了一觉的大公鸡刚刚叫了头遍,村人们就都起来了。他们跑到河滩地上去采那些带着露水的艾蒿,把它们同那五颜六色的葫芦一起插在门上、窗上。
在太子河流域的风俗里,端午节采艾蒿都得起大早。太阳一出山,就是采回来也不顶用了。他们把葫芦和艾蒿早早地挂在大门上。然后再回到屋里,用浸着艾叶的热水抹把脸,据说这样就可以去灾免病,保佑一年平安。他们把这些忙完了,还要给小孩子拴线——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都拴上。那线,不是一般的线,是五彩线。讲究一点的人家,还要在鸡心形的小花布口袋里塞上香草儿,给孩子用五彩线吊在胸脯儿上。这种小小的香荷包,就像大户人家的孩子戴的金项圈儿上的吊坠似的。
在这里,端午节与其说是粽子节,还不如说是鸡蛋节。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以吃鸡蛋为主:囫囵煮的清水蛋,卧在面条里的荷包蛋。用小锅蒸的芙蓉蛋……哪一样菜,都离不开这个蛋字。有的人家,从入春小鸡一下蛋,就把那鸡蛋一个一个地攒起来,专门等着这一天。
这一天,是庄户人家心目中最重要的几个节日之一。
张四娘特意起了个大早,和西山村的孩子们一道去了河滩地,疯跑了一大圈儿。采了几绺艾蒿回来。宋王氏已经搬出了装鸡蛋的坛子,把存的四五十个鸡蛋全都掏了出来,往锅里一放,用清水煮了。
张四娘往锅里一瞧,觉得挺纳闷,忙问:“姥娘,你煮这么多鸡蛋。谁吃?”
宋王氏仰起脸瞅着她,笑而不答。灶瞠里那红红的火苗儿,把她的脸也映得红红的,亮亮的,就如同那绚丽的晨曦一样。
张四娘笑道:“我知道了,除了咱三个加上桂花和她娘,肯定还有顺子叔。”
“还有你石头哥的兄弟。我也给他带了份儿。”宋王氏道。
张四娘在嘴里咕哝一句,给他带什么啊。
九天前,鸡场建好了。张四娘验收合格后,按当初说好的价码给了工钱,除此还因为提前了工期,额外给了红包。红包的多少是按平时干活的表现给的。
总而言之,赚到这份工钱的工匠们都很高兴。从没见过这么大方的雇主,说以后还有什么活计,记得要喊他们。
接着,张四娘又雇了几个短工。挖地窖。昨晚地窖也挖好了。
鸡场建好了,鸡苗也抓满喂养上了,地窖也修理完毕,一切都按着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可以这么说,宋家自打过完年后,一路都过得顺风顺水。
今天好好地过上一个端午,明天招来的工人就可以正式上工了。
这次来鸡场应工的人很多,吸引他们的除了宋家日常良好的口碑之外。就是宋家给出的工钱丰厚。只要不偷懒,干活勤快,这工钱按日子算下来,一年后都能赶上庄户人家一年的收成。而且还有红包拿。比起出使力干农活,女人们自然愿意选择来养鸡场做事。
这次的工人,是宋王氏母女两人共同选的。
她们的看法很一致,勤快能干的是第一位,再者就是家里贫寒,或是没有男人可依靠的。如此,一共选了五个女人。其中,鹰守村的桂花娘身世最为坎坷。没了丈夫,婆家嫌她生了女儿将她们娘俩赶了出来。正是无依无靠,亏得有好心的村人告诉她们西山村的养鸡场招工呢。这才带着孩子试一试,结果被宋王氏留了下来。
养鸡场里除了一排鸡舍外,依着北面建了一个小院舍,里面三间房。有两间是张四娘留着将来做鸡肉加工点的。桂花娘和桂花两人给安排到了那间小院里,就此安顿下来。
张四娘起先还担心,这两人留得合不合适。毕竟同情归同情,现在招的是养鸡工,如果做事不行,她也不能留着白养人。
结果几天观察下来,发现这母女两人都很勤快,养鸡场打扫得干干净净,桂花虽然才七岁,可打扫,洗衣,做饭样样都会。这也让自诩能干的张四娘,感到汗颜。
张四娘用小花布包了些鸡蛋给桂花娘送过去,走到养鸡场的时候,正看到小桂花拿着扫帚在扫院子,“桂花,你娘呢?”
“娘!东家来了。”桂花回头喊了一声,对四娘笑道,“东家请里面坐。”
张四娘佯装不快,“都告诉你多少次了,叫我姐姐就好了。叫什么东家呢。”
桂花老实答道:“娘说了,咱们吃住都在这儿。你们是恩人,也是咱们的东家。娘说,让我好好做事,东家才不会赶我走。”
“桂花!”桂花娘急匆匆地赶了过来,瞪了桂花一眼,向四娘赔笑道,“东家,小孩子不懂事,有什么做得不对的……”
“你误会了,桂花很好。”张四娘将小花布包递给她,“这是姥娘让我送过来,你们娘俩趁热吃了吧。”
桂花娘双手接过,自是千恩万谢。
桂花娘人不错,但张四娘实在不喜欢有人对她点头哈腰的,这让她很不舒服。
“以后别叫我东家,我听着别扭,就唤我四娘好了。桂花叫我姐姐。”张四娘道。
桂花娘一听,哪进肯直呼四娘的名讳。
别看鸡场有宋王氏母女两人张罗着,大事小情地出头。但桂花娘早已知道,在生意方面,这个张四娘才是能做得了主,说得上的人物。别的不说,就说那辣白菜坊做得多红火,听说就是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开办的。
今天是端午,张四娘给齐昊天放了一天的假。
一早就没见他人过来吃早饭,宋王氏装了一些饭菜,加上鸡蛋,让四娘给他送过去。
结果到了院门口,发现大门紧闭,喊了几声,也没有人应。竟是没在家,不知去了哪里。
这时,太子河岸边的村道上,缓缓驶过一辆马车,张义光掀开车帘,向外望了望,笑道:“二哥,再转过一个路口,就到村子了。”
张义勇闷闷地应了一声,突然有些紧张起来,双手交握着,坐立不安。
ps:
先上传,然后再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