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军团。这八万大军全都驻扎在运河两岸二十公里的地区内,主要集中在运河南面的苏伊士城以及北面的塞得港。
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帝队必须攻占苏伊士城与塞得港,才能控制整条运河。
当时,帝国部署在吉布提与亚丁的6战队只有三个师,总共不到六万人的兵力。另外,三个月之内,帝国海军最多向前线增派两个6战师,并且运送五十万吨的作战物资,这其中还包括了舰队作战所需的物资。
即便投入所有6战队(实际上不可能,必须留下预备队,并且在后方基地留驻部分军队),并且舰队补给另外安排,也很难迅攻占苏伊士运河。按照当时6战队提交的兵推结果,在三个月内集中四个6战师,以及充足的战备物资,也至少需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攻占苏伊士运河。如果物资补给不充分,或者出现了其他问题,作战时间很有可能延长到半年,甚至半年以上。
即便以三个月时间计算,英法也能从其北非殖民地向苏伊士运河派遣五万援军。
这还是在大西洋舰队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权,英法不能通过海运向苏伊士增兵的情况下出现的结果。
当然,帝国海军也不是“孤军奋战”。
土耳其肯定会协助帝国海军攻打苏伊士运河,毕竟这是确保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安全的基本保障。另外德国在东北非的地面部队也会参战,毕竟德国急需通往帝国的海上航线,以获得帝国的战争援助。如果能够顺利拉拢意大利,还能得到意大利非洲军团的支持,从而获得另外一支生力军。
只是,即便将这些援助都算上,没有半年的时间,根本打不下苏伊士运河。
半年之后,恐怕帝国与日本的战争已经有了结果。更何况,美国也在积极备战,如果美国在半年之内参战,局势将变得更加复杂。
也就是说,南洋系军官的主张不是不可行,而是必须分阶段执行。
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日作战仍然是帝国的主要战场,尽快击败日本,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巩固帝国本土的防御屏障,是所有作战任务的重中之重。在此情况下,即便南洋系军官的主张更有远见,更有大局观,也难以得到认可。
如此一来,关于帝国海军下一阶段作战行动的策划工作就暂时搁置了起来。
准确的说,是总参谋部获得了更多的战役策划时间。
至于到底该怎么打,要怎么打,这不是完全由总参谋部决定的,而是由海军司令部,帝国内阁等等机构共同确定的。
另外,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役策划工作也是随时进行调整。
五天后,季常林向元锦奎提交了第二份战役计划,该计划很快就送到了海军总参谋长卫延年的手里。
在该计划中,重点仍然是对日作战。
其中,重点的重点就是打击日本的海上贸易,阻绝日本从外界获得重要的
第二十九章 长远规划-->>(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