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卷 回天梦灭 第五十章 战略合作(求票,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空。

    当时,德国先建造了三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说白了,就是打着战列舰旗号,连战列巡洋舰都比不上,只是比装甲巡洋舰强大一些的装甲舰。当然,其性能也是乏善可陈,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

    后来,随着法国开工建造“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德国海军不能再等待了。

    说来也怪,德国海军的要敌人是英国海军,而不是法国海可是,德国海军一直将法国海军当作了假想敌,几乎所有战舰的性能都针对法国海军,而不是英国海军。大概是德国知道无法打造出一支能够与英国海军抗衡的舰队,才挑选了一个较弱的对手,从而降低了战舰的技术性能要求。

    因为十多年没有建造过主力舰,而且德国一直严重缺乏建造大型战舰的经验与技术,所以从一开始,德国就向帝国提出了援助要求,希望帝国帮助德国完成新式主力舰的设计工作。正好,当时帝国正在准备建造“长江”级战列舰。

    本着两国间“同志加兄弟”的友谊,帝国向德国无私的提供了“长江”级的大部分设计图纸,甚至答应向德国转让一些关键技术。当然,绝不是所有的关键技术。不说别的,战列舰主炮,高压锅炉,先进的蒸汽轮机,这些技术根本不能向任何国家,即便是感情再深厚的同盟国转让。

    拿到设计图之后,德国海军并不甘心建造德国版的“长江”级战列舰,因此委托德国的船舶工程师对设计加以改进,希望能够越“长江”级战列舰。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猫。以德国当时的主力舰设计能力,根本不可能越,改动设计图纸的直接后果是,让德国版的“长江”级战列舰性能大减!

    比如,当时德国的锅炉与蒸汽轮机的性能远不如帝国,结果战舰的动力设备占用了更多的空间,以及更大的排水量。另外,“长江”级是标准的四轴四浆推进,而德国的工程师则将其改成了拥有德国传统的三轴三浆设计。

    最大问题是,当时德国自主研制的十五英寸舰炮根本无法更上建造进度。

    搞到最后,德国海军不得不在这种排水量过三万吨的主力舰上配备十一英寸的舰炮,典型的“大舰小炮”。

    大概正是如此,德国海军才在这两艘战舰还未开工建造的时候就着手研制更大的战列舰,即“俾斯麦”级战列舰。而“俾斯麦”级的排水量过了五万吨,却只装备了八门十五英寸舰炮。同一时期,帝国“皇帝”级战列舰的排水量只有四万多吨,却装备了九门四百毫米主炮。另外,“皇帝”级在度,防护,乃至舰体设计方面都远远过了“俾斯麦”级,其战斗力比“俾斯麦”级高出了至少百分之三十。

    显然,德国的战舰建造能力与帝国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小。

    只是,“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仍然被英国海军当作眼中钉,肉中刺。这两艘战舰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英国海军那根紧张的神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