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
为了提高命中率。火力支援舰队派遣了四艘巡洋舰靠近中途岛。负责观察弹着点。并且为火力支援舰提供弹道修正参数。或者用其配备地一百七十五毫米舰炮摧毁漏网的目标。
到此。炮击进入了“定点清除”阶段。
打击地重点对象仍然是美军的重型岸防炮阵地。特别是那些由钢筋混凝土购置地永备防御工事里面的重型火炮。
可以说。这是整个前期炮火准备中最威严。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战斗打到中午的时候。就有二艘巡洋舰带伤撤出了战斗。随后队不得不出动驱逐舰与巡洋舰为火力支援舰队提供帮助。
炮战一直持续到了傍晚。美军的还击才渐渐销声匿迹。
入夜之后。炮击再次变得在无法准确判断弹着点。同时又不需要为弹药操心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火力支援舰都加入了进来。
据海军6战队的痛击。在前二十四小时之内。火力支援舰队就向中途岛投掷了二十七万枚炮弹。其中大口径增程弹药达到了二十六万五千枚。总吨位过了十八万吨。也就是说。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火力支援舰队就用掉了近十艘快战斗支援舰携带的所有弹药。中途岛的6地面积仅仅只有六平方公里左右。其平均每平方公里落下的炮弹达到了三万吨。按照平均每枚炮弹重六百五十公斤计算。每平方公里内就落下了四万六千多枚炮弹。这些炮弹。足以将整个中途岛的地表反复耕犁十遍
炮击结束之后。中途岛上已经找不到一处完好无损的地面设施。
只是。美军并没有被彻底击溃。
早在一年多前。美军就在日本顾问的帮助下。学着建立地下防御设施。因为美国不缺少战略物资。其地下防御设施的强度远远过了当初的日本军队。比如说。美军岛屿防御指挥中心就在地表下二十五到三十米处。而且顶部还有厚度过了一米的钢筋混凝土。另外。每处地表阵地都有与地下防御设施连接的通道。然后再由设在地下十五处帝国海军的四百毫米半穿甲弹只能打穿十米厚的土层。或者五米厚的礁石。或者三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因此。对地下十五米处的坑道毫无办法。
猛烈的炮击。最多只是摧毁了美军地地表防御阵地。
一般情况下。这能够帮助6战队顺利上岸。并且使美军无法及时进行反击。在登6成功之后。还得靠6战队去消灭藏在地下防御工事内地美军官兵。
为了对付如同“土拨鼠”一般的敌人。6战队的官兵也想出了很多办法。
比如炸毁地下防御工事的出口。堵住其通风口。其实。最好的办法并不是逐一剿灭。而是在占领了地表阵地之后。用军犬寻找美军地下阵地的主要通风口。然后用装甲车。或者推土机将其堵死。或者干脆直接浇灌混凝土。
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6战队官兵就经常采用这一办法。
也正是如此。整个大战期间。美军6战队的伤亡官兵数量都不是很多。
第十五章 万变不离-->>(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