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往来方便得多。
不仅通讯方便了太多,而且新朝也逐渐放开了人员流通的限制,只需要带好户籍资料,又在官府的特别衙门挂了号,就是普通老农都能轻易通行天下。
不再像是前明那般,一张路引限制了大部分百姓的自由,很多百姓一生都在方圆百里甚至十里之内打转转。
各种符文器具纷纷出现,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催生出了不少的新产业和各类型工厂。
在朝廷和官府的直接调控下,这些新产业和新工厂,还有原本的传统产业扩大生产化,造就了太多的岗位赚钱。
百姓有钱了,自然会追求更好的生活,在自己和家人身上舍得花钱,大量银钱涌入流通市场,又造就了各种工坊,还有各种农产品畜牧产品的热销,如此良性循环之下,整个新明王朝都呈现义冢勃勃生机。
最重要的是,随着各地通讯的便捷,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越发严密,不仅有符文通讯系统,还有报纸的宣传,以及符士和武者的大量出现,使得地方官府没法再欺上瞒下,借着由头胡乱增加各种苛捐杂税。
朝廷法毒通过报纸一再对外宣传,凡是没有朝廷认可的地方官府推行的规矩,那都是不合法的,一经发现整个衙门上到主官下到直性的吏目统统都要问罪,概不宽恕。
朝廷拿了几颗血淋淋的犯事官员人头,好好向全天下官府警告一番,不要乱来,否则朝廷定不轻饶。
如此威慑还是很有效果的,同时辅以‘无处不在’的锦衣卫密探,还有民间的上告信件,足以叫地方上的主官老实下来,起码表面上得如此。
所幸新朝新气象,地方官员还比较朴实,没有经历多年官场形成的所谓规矩侵染,皇帝林沙这个规矩制定者又以身作则,很多与以往陈腐规矩不同的新规立下,以后会逐渐发挥作用的。
此时的新明王朝,说是开国皇帝林沙的一言堂也不为过。
要不是林沙没啥心思折腾,只怕朝堂上一干久经儒家经典熏陶的大臣们,会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林沙登基后没有表露出讨厌儒家的神态,却也没有再给儒家那么大的面子,甚至科举考试的内容都大有变化,只重实务策论,至于其它的一概不论。
为此,林沙登基以后的历次科举,因为皇帝最后严厉把关的缘故,每期进士的数量从来都没过百。
后来更有符文和武道的冲击,不少读书人半途改换门听,使得科举出身的进士数量进一步减少,到了上一期科举朝廷只取了区区二十三位进士,几乎就要维持不下去了。
这么低的录取数量,怎么看都不对劲。
朝堂上很有一批出身儒家的官员,想要跟皇帝陛下好好说道说道,只是皇帝陛下态度坚决,一直都不肯松口,明言科举取的是实务人才,他不需要夸夸其谈之辈冲塞朝堂。
得,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回去之
第二千六百三十九章 人间朝堂变格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