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得都是内地影坛的事情。
夏天虽然是北影出身,但对八零年代国内电影业气候并不是太熟悉。现在通过巩利的介绍,他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现在的内地电影业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即政府对制片厂实行统一规划,下达生产任务,提供资金。
发行方面,政府指导中影公司统一收购影片,按行政区域再发行到各个地方放映单位。一级政府即一级发行公司,实施政企合一的发行体制。
放映单位也由国家统一管理。这种计划经济式的电影体制一直持续到一九九三年。
不过一九八四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却也确定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指导方针。
这一经济领域的革命也涉及到了电影业,使得电影制片厂也被定性为生产性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实现生产利润,并交纳大小十余种税收。
自此开始,非公有制资金进入到经济发展的不同领域。民营资本也逐渐参与到中国电影行业中来。
不过民营资本进入电影行业,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今在内地,民营资本要拍电影的话,必须挂靠在国营电影厂下面,购买电影厂的生产指标。否则即便拍了电影,也没有发行的渠道,没有哪家影院会放映。
这一点倒跟香港电影公司去内地投资电影的情形差不多。
香港电影公司如汤臣影业、青鸟影业、思远影业、彩星影业等,在内地投资电影时,也都必须跟内地的电影公司合作,不能拥有独立的制片身份。
这也是为何周星弛的彩星电影公司会跟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大话西游》的原因;这也是为何思远影业会跟潇湘电影制片厂合拍《新龙门客栈》的原因……因为要不这样做,这些电影根本就不能够在内地发行。
而据夏天所知,内地真正开发民营资本进入影视业,要到九六年之后了。
九五年时,广电部颁布的《影视制作经营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个人、私营企业原则上不设立影视制作经营机构。”也即是说,当时民营影视公司的独立
1532【布局内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