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被抱怨的元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得一席之地,万一真让他们仿制美林成功,则液冷、风冷双管齐下,而且仿制更优越的是不必走太多技术开之路,一旦他们咸鱼翻身之后奔驰公司就彻底没路走了。因此奔驰只好打落牙吞下肚,收起维持db6o1系列持续生产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小心思,加向后代产品转产。

    &&&&霍夫曼面向军工的前两刀都砍在空军军工企业身上,第三刀则砍在6军军工企业身上。在推进6军火力建设中,如果说东线战事给德国前线将士留下最深印象的是t-34坦克,那么印象第二深刻的就是斯大林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其实第三帝国的火箭水平比起苏联来水平更胜一筹,但与苏军大规模集中使用火箭炮、靠大量弹药短时间覆盖目标来达成作战目的不同,由于德国在火箭动机领域的优势,又犯了精细化的毛病:更注重重型火箭弹远距离精确打击。

    &&&&每个德国火箭炮射装置最多是1o管,而喀秋莎火箭炮一般在16管以上,在火箭炮口径方面,德国更倾向于21omm,15omm和2o1mm口径只算是轻型火箭炮,而苏联一直以8omm、132mm为主。霍夫曼知道,事实证明苏联火箭炮的展思路才是对的――火箭弹本就是概率射、面积覆盖的武器,硬要搞精确打击纯属自欺欺人。因此他下了明确指令,要求开类似于喀秋莎火箭炮的德制武器,口径缩小、管数增加,并要能够安装在sdkfz251/1半履带装甲车上,作为团级火力支援单位。由于元已不再忌讳仿照敌军特别是苏军武器,设计师们很快便遵令拿出了采用15omm火箭弹的类似武器:弹长1o2o毫米,推进剂装药量6。14千克,战斗部重近3千克,炮口初35o米/秒,最大射程6ooo米以上,配备弹药采用模块化方式,一次性可在7秒之内将24管火箭射出去。霍夫曼对此很满意,因为这种火箭炮由党卫军优先试用,便将其命名为“希姆莱管风琴”。

    &&&&希姆莱管风琴很快得到了1万门的订单,原先部队通常采用的75mm步兵炮被下令停止生产,1o5mm榴弹炮的订单也削减了一些,与此同时由于盟军坦克装甲实力的增强,莱茵金属原先开制造的pak37mm、5omm反坦克炮战场地位日益尴尬,几乎只能对付装甲车和旧型号坦克,面对新坦克却成了“敲门砖”听个声响,实际穿透力惨不忍睹。部队已多次反映这个情况,霍夫曼果断指令军备部停止这两种口径的反坦克炮生产,将资源转移到88炮和75mm反坦克炮的生产上。幸亏莱茵金属公司产品线足够丰富,削减部分型号不会带来利润损失,反而为其压缩战线,整合内部生产能力提供了便利,便高高兴兴地接受了这一安排。

    &&&&今天下午霍夫曼预定安排去靶场观看两种步兵武器,他很清楚,这将是他砍向军备生产的第四刀。(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