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福总统和相关议员解释说明,我认为美国人民会理解我们的。”
“高明!”这是众人心头涌起的唯一感觉。虽然北非和中东战事尚未尘埃落定,但首相大人已把这场举世瞩目的失利包装成力战不支但坚持到最后的抵抗精神,还给自己贴上了“中流砥柱”的标签――这真是一个好政客,不当首相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丘吉尔话锋一转,又扯到了坦克的技术问题:“军工部门对后续坦克开发有什么建议?没有新的、足够优秀的坦克是很可怕的,这会对士兵们的心里造成冲击,好比战列舰和巡洋舰对敌,巡洋舰再勇敢、再机智恐怕也无法对战列舰造成足够威胁,我们必须有所改观。”
“专家们认为17磅炮是一种不错的反坦克炮。打算将他们装到坦克上,目前看来谢尔曼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丘吉尔连忙追问:“不错是什么意思?可以对付敌人的新坦克?”
“这个……”布鲁克迟疑地说道,“恐怕有点难度,但起码可以对付T-34。”
说起T-34。丘吉尔又是一肚子火,忍不住开口骂道:“该死的俄国人让德国人缴获了这么多,然后又被德国人反过头来用到北非,真是丢斯大林的脸。”
布鲁克没理会丘吉尔的抱怨,继续说道:“第一是按预定计划把17磅炮装到谢尔曼上去,对这款坦克的改造与升级加快推动;第二。加大研究力度,设计新坦克――必须能与敌人的新坦克匹敌,我们做不了就与美国人联合开发;第三是对现有坦克进行改进,我们本来已设计并完成了‘克伦威尔’型号的新坦克,原预备下个月生产,但从目前实际来看火力显得过弱(57mm口径),装甲也不厚,而速度快已无必要,因此我认为必须加厚装甲、换装75mm炮,速度适当降下来一些――至少应该能与T-34或德国新的4号坦克匹敌。”
克伦威尔是十字军坦克的后继,重28吨,乘员5人,算是一款新的巡洋坦克,只是没想到相关设计指标在还没建成前就已过时了――历史上英国人打赢了北非战役,克伦威尔的毛病还看不出来,现在北非惨败,装甲力量不足的情况一下子就暴露了。
丘吉尔点点头:“请陆军军械当局评估一下,玛蒂尔达、瓦伦丁、十字军等坦克是否还有继续生产的必要,是否可以转型生产美国谢尔曼式?安装17磅炮的谢尔曼能否尽快投产?克伦威尔的改进是否能尽快完成?随着德意在指挥体系、装备生产与开发、联合作战等方面达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意大利那点可怜的工业能力也开始发挥出来了,我们也应当实现这样的转变――如果谢尔曼确实是辆好车的话,为什么我们不能生产呢?光指望美国人给我们送太被动了。”
最后达成统一意见,新款谢尔曼坦克和海军3条战列舰的优先建造等级全部提升至
第三十九章 出埃及(9)-->>(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