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3章 在大不列颠(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分别联系行动组和情报组,不到最后一刻,他不会让行动组和情报组产生交集。这样一旦行动计划走漏,也不会牵涉到太多人。

    刺杀元首并不是一个完整而成熟的方案,完全是临时起意,是在加拿大的丘吉尔一派不甘寂寞搞出来的,在原则上得到了美国人的有限支持。

    说是有限,是因为美国人态度始终模棱两可:

    美国支持一切在在欧洲给德国捣乱的势力,特别是英国、苏联分别签署停战协定,德国胜利结束欧洲战事后更是如此,包括里斯本、伦敦、日内瓦都有盟军的特工和情报人员活跃,这段时间里也干了不少工作,有鼓噪抵制丹麦公投的,有鼓噪法国抵抗组织反抗的当然要通过戴高乐的艘,自然也有鼓噪英国抵抗组织的声音。

    但这种支持和部署还是比较克制的,因为里宾特洛甫放出了威胁,深怕引火烧身的美国当局在行动策划上非常克制,不敢明着用枪炮弹药支持,只敢用政治和资金手段加以资助,更多着眼于政治意义而非破坏意义,套用多诺万的话说,给德国人找点麻烦完全应该,但千万不能惹德国人勃然大怒那300多万空闲的德国兵可不好惹。

    这个态度和把握能力深受杜威好评,杜威正式上任后,以极快的速度任命了主要行政官员,埃德加胡佛留任联邦调查局局长职务,免去了威廉约瑟夫多诺万战略情报局局长的职务,但新设立中央情报局,由多诺万担任局长。

    由于美国的政体特点,其情报机构在二战以前是分散设置的,国务院有自己的情报体系,陆军有陆军的情报体系,海军有海军的情报编制,多诺万作为罗斯福的老朋友,一直在南美方向颇有建树并立功,珍珠港事变后,罗斯福感慨于情报体系的混乱与互不统属,成立了情报协调局,后又变成战略情报局,隶属于与参联会管理。

    但这个机构的存在不可避免与胡佛的职权发生矛盾,于是双方互相拆台,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初为获取超级机密,多诺万定期派人到西班牙驻华盛顿大使馆进行秘密搜查,偷拍佛朗哥政府的密码本和重要文件,胡佛认为干涉了自己的职权,大为光火,在情报协调局密探再潜入使馆时,联邦调查局出动车辆,打开明亮的信号灯,并且高放警报信号,最后把惊慌失措的密探给逮去了。

    虽然多诺万告状告到了罗斯福面前,但很显然,联邦调查局此时无论势力还是背景都比他强大,这个任务后来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胡佛的职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