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两百五十六章 分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不一样的,以宋绢为例子,一匹是有具体要求的,一般宽度为二尺五分,长度约四十二尺,重量为十二两。

    然后宋代的一尺是31.68厘米,一斤670克,一两略等于42克。

    所以宋绢一匹,换算成公制,宽度略为80厘米,长度为13米出头,总重量为504克,刚好差不多现代的一斤。

    可以说是相当轻薄的材料了。

    虽然总宽八十厘米,但是绢帛基本也不是能整用的,因为边缘部分和中心部分的疏密程度不同,制作书画用绢的讲究也就很多,必须去掉上下边缘疏密不大均匀,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被污染撕裂的那一部分,只留下中心那部分,作为书画用绢使用。

    因此宽度六十厘米左右,几乎是所有古代画卷的宽度极限。

    长度倒是不如何受限制,可以无限拼接,比如《千里江山图》,宽度为五十一点五厘米,长度则有十二米左右;《清明上河图》,宽度为二十四点八厘米,长度却有五米二八;《汉宫春晓图》,宽度只有三十七厘米,却长达了二十米。

    更夸张的是清代张廷彦绘制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从京西万寿山一直画到了紫禁城寿安宫,全图长达百余米,分作四卷,单卷的长度也有三十米!

    因此不做拼接那是不可能的了。

    古人制作画绢,都要经过胶、矾、染等熟化工艺,除了涂抹,还需要浸泡,这里就又多了一项限制——容器的大小。

    因此虽然一匹绢的长度很长,但是工匠们同样会将之进行裁切,加工成标准书画用纸张的大小,做好初步处理,售卖。

    除了特别的“定制款”外,绘制长卷,一般都是临时拼接绢布,这个不是什么高难工艺,每个裱画铺子都能够完成。

    同样的情况,对于用作天地边,隔水,首尾,起装饰保护的绫锦来说同样如此。

    这一次四舅妈想尝试着将这些“压边料”也全都保留下来,对于揭裱的难度就增加了一些。

    四幅画都流传过相当长的时间

第两千两百五十六章 分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