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1章 技术支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间站应该在2020年之前就建成了。

    所以虽然现在YF77因为曙光计划的高投入肯定也加大了人员和技术投入规模,但能不能提前三年变得可靠,实在是不好说。

    氢氧发动机跟航天局似乎有点八字不合,YF77比冲、推重比、推力三大指标在直接上都显得有些落后,但还是磕磕绊绊,也不知道是哪里卡了。

    但佘院士显然是预见了这一点,所以前几天一院就下了个订单,购买1台H240和一台H80。

    显然如果YF77实在不够可靠,就用一台H240和一台H80取代长征十号二级和三级的发动机,但这是万般无耐之举,顶多用于第二次发射,后续尤其是正式登月肯定还是得用YF77。

    长征十号的最大意义,是航天局用自研火箭把航天员送上月表,每一个字都很重要。

    林炬:“新远会全力支持曙光计划,只要我们有的,都可以提供给长征十号,这样吧,如果YF77的设计和材料遇到一些困难,新远或许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佘院士有些吃惊。

    自从K120以后,新远再没有对外进行任何航天发动机技术交流,也不需要,他们的发动机技术高到惊人,就没见过失败!

    但航天局对K120的评价极高,比冲高、推力大、推重比也高,体积还小,简直是一款精致的作品。

    K120的潜力也很大,六院评估后认为如果继续提高燃烧室压力,稍稍放大喷管直径,可以发展出200吨级的单燃烧室大推力煤油机,只是这个计划被更强大的YF135取代了而已。

    但即使是YF130和YF135,也依然带有K120的血统,可以说是传家宝了。

    而对于航天局的技术支持林炬也没有太看重,航天局又不是没实力,而且在他们计划中为长征九号研制的YF90和YF79,尤其是后者闭式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可以说是同级别世界最先进。

    传统技术,就当推一把CASA了。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