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利益,从而为朝廷上缴了更多的赋税。
从万历四十五年,袁世振就任两淮按察使,并且整饬盐税开始,前后四年不到的时间,仅淮扬两地,便是为朝廷上缴了超过四百万两的赋税,几乎相当于彼时大明半年的财政收入。
但是随着万历皇帝撒手人寰,在淮扬两地大刀阔斧改革的袁世振便是受到了清算。
彼时刚刚继位的泰昌皇帝有感于"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中出力甚多,故而大肆提拔东林官员,并且听信这些人的谗言,误以为袁世振纵容其子收受贿赂,故而将其论罪下狱。
此后,最为讽刺的一幕出现了,当淮扬两地的盐商们得知袁世振被论罪下狱之后,竟是集体代为缴纳"赃款",为其免去了牢狱之灾。
在袁世振去职还乡之后,其推行的纲引法自是"无疾而终",朝廷又施行起腐朽不堪的"开中法",之前每年至少能为朝廷贡献几十万两的"盐税"也是消失不见。
至于这几十万两白银去了哪里,却是无人问津...
"听闻爱卿整饬盐商,颇有心得.."
不知过了多久,大明天子朱由检清冷的声音便是在暖阁中悠悠响起,令得心中忐忑不已的袁世振为之一惊。
"草民惶恐.."
虽然朱由检始终以"爱卿"相称,但曾对大明心灰意冷的袁世振却是说什么也不敢应承。
毕竟,他可是吃足了苦头,知晓这朱家皇帝,都是出了名的"翻脸不认人"。
万历皇帝对他信任有加,推崇备至,甚至亲自下旨嘉奖他,但继位的泰昌皇帝却是一道圣旨,将其打回原形,险些深陷牢狱。
现如今,这崇祯皇帝却又将他召回,并且还表现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模样,实在是让他心中忐忑。
如若不是心中还残存着对大明的一份"眷恋",他说什么也不肯重新进入"你死我活"的官场。
"爱卿曾遭受的冤屈,朕已然知晓了..."
第一卷 第374章 袁世振(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