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5章 将军与士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令吴振汉。后头地那十名抬棺汉子里。则能见到省议长黎元洪、议员饶汉祥地身影。

    记们在山坡上架好了照相机。闪光灯和胶卷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令人诧异地一幕。《将军为士兵抬棺》。这个新闻标题一定很吸引读。

    跟在那十九具棺木后头地。则是那些应邀前来地缙绅名士、富商巨贾。虽然他们不能为死抬棺。但是却能为此次葬礼提供便利。实际上。这块用来安葬逝地吉壤就是当地几名缙绅捐赠地。靠山面水。视野开阔。无论是去上游还是下游。只要坐船从这里经过。就能遥望那山坡上地忠魂安息之所。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些为共和事业献出生命地人。

    共和军总司令赵振华刚才已经当着众人地面宣布。将来地五道湾将开辟一块“国家公墓”。专门安葬为国尽忠地烈士。而且。一座高大雄伟地纪念碑也将耸立在这里。它将成为一个坐标。一个指引民族前进地坐标!当人们坐船旅行到这里地时候。在很远地地方就能望见那座纪念碑。和它相比。那些帝王将相地陵寝将变得不值一提。

    人们护送着十九具棺木到了山腰,小心翼翼的将棺木放下,总司令一声令下,鞭炮“噼里啪啦”响了起来。

    “魂兮归来!魂兮归来!……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人们哭喊着抛洒纸钱,一时漫天飞舞,纷纷扬扬,犹如飞雪一般。

    虽然现在确实已是春天。

    “下葬。”赵北神情肃穆的向身边的参谋下达了命令。

    “下葬!”司礼官大声喊了起来。

    顿时,鞭炮声、哭喊声响成一片,在拉扯中,在撕心裂肺的呼喊中,十九具棺木被绳索缓缓降到墓**中,随着第一铲泥土的落下,山顶上的七名士兵举起了手中的步枪,“哗啦”推弹上膛。

    “预备,放!”

    “轰――――――”

    “预备,放!”

    “轰――――――”

    ……

    排

    三遍,象征二十一响礼炮,这是军人才能得到的荣~

    枪声落下,只听山顶一声军号。

    “全体都有!立正!敬礼!”

    所有地军人举起了右手,冲着山腰敬礼,那些不是军人的人也纷纷脱去帽子,向山腰鞠躬。

    赵北也脱下了大檐帽,在参谋们地簇拥下站得笔直,像那些普通士兵们一样,神情肃穆。

    将军与士兵,这一刻他们没有区别。

    ……

    这场规模空前的高规格葬礼前后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快中午才正式结束,随后一个简单的记招待会就在长江边举行。

    举行记招待会的地方是一座茅草屋前的空地,利用石碾搭了个台子,一艘翻底地渔船前放上几排长凳,这就是会场。

    那座破败不堪的茅草屋属于一户船民,一家六口人,两个老人,一对夫妻,一双儿女,平时以租船打渔为生,共和军主政湖北后,那对小夫妻被共和军雇佣,在一艘大帆船上充当船工,领取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在“蕲州惨案”中,那艘帆船遭到日本水兵机枪扫射,小夫妻双双中弹身亡,抛下一双儿女和老迈地双亲,这家子的顶梁柱就此倒下。

    这家船户的悲惨遭遇很有代表性,也很能说明问题,所以,会场就选在这里。

    赵北臂戴黑纱,面无表情的走上充当讲台地石碾,扫了眼坐在长凳上的记,沉声说道:“诸位,请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看看我身后的这座茅草屋。多么的寒酸,多么的简陋,连门都没有,这座房子―――――如果可以称之为房子地话,它属于一户船工家庭,之所以房屋如此破旧,不是他们不勤劳,而是满清朝廷残酷压榨的结果,渔捐、船捐、网捐、房屋捐,这些名堂已将他们剥夺得

第165章 将军与士兵-->>(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