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国防军的总参谋部内林太平正拿着花宁平刚刚与俄罗斯多家公司的飞机租借合同向总参谋长曹阳上将汇报道。由于俄罗斯政府财政拨款问题安-124型军用运输机的批量生产工作于上世纪9o年代收缩目前共建造了56架该型机其中有1o架属于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伏尔加-第聂伯”航空公司所有6架属俄“飞行”公司所有另有7架属“安东诺夫航线”公司所有其它则归俄罗斯运输航空兵所有。为了获取这些安-124型军用运输机的使用权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利用花宁平以非军方的身份向俄罗斯的3家民用航空公司订立了价值12亿美元的租借合同合同的内容即要求这些俄罗斯公司每天提供1o架左右的安-124型军用运输机往返于中国国内的主要机场到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堡等地提供“重型机械设备”的运输服务。
“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是12亿美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关键还是我们自己的‘大飞机’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展翅。我们才这样处处受制于人。”
曹阳上将说道此处多少有些无奈。除了向俄罗斯企业租借安-124型军用运输机之外在这次向巴基斯坦空运部队的代号为“星月快车”的行动中国联合航空公司还与国际上的多家航空运输公司订立了飞机租借或转运合同。其花费之巨绝对可以称的上令人瞠目结舌。
实际上围绕着中国自建大飞机的争论已经持续了2o多年所谓大型飞机是指起飞总重过1oo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中国目前仍然没有自行研制的大型运输机投入使用。而曾经的运―1o项目更成为了中国航空业的一个深深的隐痛。而现代战争具有突性强、节奏快、强度大等诸多特点特别是物资耗费巨大、时效性要求极高远非传统战争可比。因此武装力量的快部署武器装备的快投送对夺取战争主动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从某种角度上说战略空中运输力量已经成为了现代战争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就在曹阳上将的办公桌上一架装有4台涡扇喷气动机的大型军用运输机的3d模型效果图正呼之欲出。
“这下重型装备的空运问题是解决了。但是2个快反集团军数十万之众毕竟不能全部通过空中运输。特别是后勤补给的问题我们毕竟还没有美国人那样的财大气粗。不知道沿线兵站的建设情况进行的如何?”一边注意着跑道上正利用自身有如小型载重汽车般的起落架缓缓滑行的安-124型军用运输机一边走下自己专机的胡维风中将不禁问道。
“早在战役开始之前兰州军区和新疆军分区以及建设兵团已经完成了从乌鲁木齐经奎屯和库尔勒到喀什沿线的兵站建设。部队沿途行进的油料和补给都已经安排到位。”杜国生中将显然胸有成竹。“看来还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啊!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还是您老理解的透彻。”今天似乎得到了战神眷顾的胡维风中将显然有些乐不可支了毕竟如果将部队通过内线公路网络机动到喀什再进行空中和地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推行效率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那里这还是我们兰州军区的前任副司令员―任令羽中将提出来的建议呢!不过当时计划入巴参战的只有我们兰州军区的第21和第47集团军想不到这次来了全军皇牌的快反应部队。当然建设兵团的存在也令我们的兵站建设事半功倍。”
杜国生中将一边微笑着一边将兰州军区所进行的前期准备和盘托出。
新疆屯垦戍边事业源远流长远从西汉屯田戍边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代2ooo余年相袭至今。而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分布在东起东经
95°34'西到东经75°5o'南起北纬35°3o'北至北纬
48°34'的广大地区负责着所辖边境垦区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计有2o19公里国境线的安全。
这是一支由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延安保卫战、解放大西北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第二军、第六军、原新疆三区革命中的民族军和由陶峙岳将军率领的原国民党新疆驻军起义官兵组成的部队。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军垦战士忠实地履行着党和国家所赋予的屯垦戍边神圣使命以党、政、军、企合一的形式承担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三大任务成为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为新疆的经济展、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兵团成立后迅摆开了大规模屯垦的新战场广大军垦战士一手持枪一手拿锄向着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宣战。战士们风餐露宿开渠引水垦荒造田建成了一片片绿洲一个个农场一座座水库一条条渠道林带。一大批军垦新城镇在荒无人烟的处*女地上诞生了。在过去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上兴建了众多新兴城镇而这些新兴城镇在这次中国6军向南亚的进军之中都担任着重要的补给据点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新疆建设兵团始终坚持着“寓兵于民”的特点现拥有民兵14万余人其中基干民兵7万余人编为4个齐装满员的预备役师146个营7o6个连分布于天山南北各个农牧团场、工矿企业、边境要地和战略通道。这些兵团民兵充分继承并扬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在兵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新疆军区和兵团军事部的直接指挥下现已成为维护新疆地区社会局势稳定、保卫中国西北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在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方面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兵团在原有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两圈一线”的部署模式。其中“两圈”分别指北疆环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署的兵团团场南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部署的兵团团场;“一线”则是指为了防备苏联而在塔城至伊犁沿原中苏两国边境一线展开部署的兵团边境团场。这一部属的完成基本奠定了兵团的分驻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的基本格局。南疆地区:农一师驻阿克苏垦区农二师驻库尔勒垦区农三师驻喀什垦区;北疆地区:农四师驻伊犁垦区农五师驻博乐垦区农六师驻昌吉垦区农七师驻奎屯垦区农八师驻石河子垦区农九师驻塔城垦区农十师驻阿尔泰垦区。同时还有农十一师驻乌鲁木齐垦区农十二师驻哈密垦区农十三师驻和田垦区。以及作为预备队工程建筑第一、二、三师。因此在任令羽的提议之下新疆建设兵团早在数个月前便完成了动员工作中国6军各部队的沿途兵站建设完全可以得到建设兵团的全力配合。大量建设兵团所储备的粮食和副食品均已进入兵站系统即便是油料和部分弹药也可以由建设兵团先行预制。
“想不到**他老人家当年的高瞻远瞩在今天竟令我们如此受用。”胡维风中将嘴上赞叹着共和国奠基者们的睿智心头却不由得再一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三)上
由于深处欧亚大6的腹地新疆的春天总是要来得总是要比共和国的大多数省份迟一些。虽然已经是4月上旬但天地之间却依旧还是灰蒙蒙的一片由于迟迟没有降雨在沿着铁路线两侧的山丘之上仍然看不到些许的绿意相反由于干旱卷着无数黄沙的大风却始终没有间断过。在敞开着车门的军列之中一张张年轻的脸傍之上满是黄黑色的沙土但是他们依据迎着风沙眯着双眼注视着车外那不停移动着的景物因为这便是他们即将远离的祖国。
随着列车的行驶度慢慢变缓年轻的战士开始条件反射般的收拾自己的行囊。因为这几个月以来几乎不间断的铁路机动已经让他们形成了习惯在他们的前方或许便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当然所谓的终点或许也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已。
“挟翰海之雄风携天山之灵秀。”站在被称为“第二亚欧大6桥第一编组站”的奎屯火车站的月台之上中国6军第7装甲师政委吴酬勤少将望着远方书写着大漠豪情的广告站牌耳边到处充斥有些嘈杂的铁马金戈。“抓紧时间下车大家不要拉下什么东西。”在班长的催促时中早已在这空气浑浊的军列之中待的有些头脑木的战士们匆忙的背起各自的行囊和武器从车厢内跃下月台在口令声中整队。而在月台的另一边众多和战士们一同奔袭千里的重型装备也正通过各种途径被卸下军列然后被开往指定的集结地域。所有的军列都必须尽快的卸完因为每天都会有无数车皮的人员和装备通过铁路干线从甘肃省内的预定地域开来。
作为中国6军铁路机动的终点站被称为“戈壁明珠”的奎屯市是一座崛起在中国西北部的新兴工商业城市。它位于新疆西北部地处天山北麓和准噶尔盆地西南缘。西距乌鲁木齐市253公里石油重镇克拉玛依以南东与塔城地区沙湾县相连西与塔城地区乌苏市相邻。毗邻的国家级石化基地独山子和自治区农牧业生产基地乌苏市形成了新疆区域经济展的“金三角”地带。近年来以其常规加度展一跃而成为新疆北部交通、商贸、邮电、金融、信息和娱乐休闲区域中心。
“谁又能想到我们这座如此现代化的城市才刚过而立之年?”面对着一路风尘仆仆的中国人民国防军6军第7装甲师师长赵琅和政委吴酬勤前来迎接的新疆建设兵团农7师师长王德龙大校及政委谢明瑞大校有些激动的握着两位战友的手说道。的确在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之中奎屯长期以来都不过是一块牧民们逐水草而居时栖息的牧场而已。直到清代不过是乌鲁木齐至伊犁的一个小小驿站而已。如果不是数十万建设兵团的到来这里恐怕至今依旧还是一片水泽而已。
当由昔日野战部队第25师改编为了新疆农业建设第7师并将师部迁驻在了奎屯之后。随着垦区不断扩大团场不断增多。老一代的兵团人开荒造田兴水利、排盐碱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将一片片的荒原开垦成了良田。而新一代的兵团人又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兴建工厂培育市场最终让一个建市不过33年的行政区划成为了成为具有时代气息、文化达、功能齐全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这次中央军委用兵西北我们第7装甲师奉命在这里集结恐怕难免要惊扰贵方了。”面对着这两位献身边疆的前辈吴酬勤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是那里的话啊!咱们建设兵团的职工现在虽然大多已经不是现役军人但是这么多年来与天斗、与地斗、偶尔还要和一些披着人皮的豺狼斗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阵仗了谈的上什么惊扰啊!”农7师师长王德龙大校哈哈一笑便领着第7装甲师指挥部的众人驱车前往了设在奎屯市中心的师部所在地。
中国6军此次驰援巴基斯坦的2个快反集团军除第54集团军的第127轻型机械化步兵师和第38集团军的第113机械化步兵师已采用空中运输的方式由乌鲁木齐、库尔勒、喀什等地的机场飞往伊斯兰堡之外其余地面部队均以地面公路开进的方式前往战区。其中第38集团军的第6装甲师、第112机械化步兵师及集团军直属防空旅、炮兵旅、工兵团、通讯团、防化团从玉门地区登车经铁路机动至吐鲁番到乌鲁木齐一线下车全军转为摩托化进行经库尔勒抵达喀什。而第54集团军的第11装甲师、第16o、第162机械化步兵师则由张掖、酒泉一线登车经铁路机动到奎屯、昌吉一线下车转为摩托化开进经217、314国道直达喀什。而被总参谋长曹阳上将亲点作为本次南亚战区总预备队的中国6军第7装甲师则被“特别优待”。足足在张掖等待了3个昼夜才最终赶上了西行的列车由在列车上颠簸了36个小时才最终抵达了制定集结地域―奎屯。
很多美国人所谓的社会精英在那场最终埋葬印度的战争之后向五角大楼的军官们追究过责任特别是代表着美国国内传统强硬派、国会右翼势力、重工和军火行业的财阀的共和党议员们更在数年之后掀起了一场堪比“麦卡锡主义”的“中国间谍门”事件。共和党的议员整理出了长达4万页的报告指责美国国防部在多起关系到美国国家利益的重大决策之中错误高估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决心最终作出了错误的部署。其中美**队在巴基斯坦地区的轻易让步更成为了共和党集中攻击的案例之一。他们对美国6军所设定的中国6军全面进入巴基斯坦的时间表提出了深切的质疑。
“虽然从中国西部的喀什到巴基斯坦的都―伊斯兰堡不过13oo多公里的路程并且有一条状况还算不错的公路连接着。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这13oo公里并非一马平川在这两个山水相连的国家之间横亘着被称为‘万山之祖’的喀喇昆仑山脉以及同样险峻的帕米尔高原在那里平均海拔65oo米空气稀薄气候恶劣。而突如其来的洪水和泥石流随时会切断这条脆弱的生命线。而中国人如果真的选择将十多万精锐的重装部队通过地面机动的方式进入巴基斯坦的话这条公路将是他们无可回避的灾难。但是我们五角大楼的精英却向我们的人民撒谎说中国有足够的空中运力来避免地面行进的困难。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呢?中国仅有不足2o%的轻装部队是通过空运的形式抵达伊斯兰堡的更多的重装部队依旧是通过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喀喇昆仑公路进入巴基斯坦的。如果我们可以更为坚决一些的话我们本可以为巴基斯坦的人民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明天……。”在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汉弗莱充满煽动性的话语之中美国人似乎看到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那就是中国不过是一再虚张声势而已如果美国人不再软弱的话那么主导这个世界的权力依旧将牢牢的掌握在新大6的神选之民手中。
但是他们显然错了即便不去探究中国空军是否可以为自己的友军机动凑齐足够的空中运力即便是利用地面机动。擅长于千里奔袭的中国6军也没有令他的前辈失望。第54集团军的第16o、第162两个机械化步兵师仅用了48小时便抵达了喀什在经过简单的休整和补给之后重装部队便开赴红其拉甫山口。喀喇昆仑公路本身便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而这一场开进更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数以千计的重型坦克运输车往来于群山之间沿着数万名中国新疆建设兵团的前辈用血汗筑就的友谊公路开赴前方。那些位于红其拉甫山口一侧的巴基斯坦边防军的岗哨之中的哨兵或许永远忘记不了那天的场景一条滚滚的黄色巨龙由北向南深入了他们的国土。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三)下
印度北部灼热的阳光照耀在满目创痍的大地之上一辆被击毁的巴基斯坦6军的mBT2ooo“哈利德”型主战坦克此刻正无声的停留在昔日的战场之上在它伤痕累累的装甲之上一个被俄制穿甲弹击穿的巨大弹孔似乎依旧在向世人诉说着那一次致命的冲击。一枚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呼啸着从炮膛中呼啸而出在高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之下连接着弹芯和外壳的弹带和紧固环在飞出炮口后不久就生破裂、脱落钨合金制的弹芯以14oo/秒的度低空掠过战场最终飞向了这辆正在奋战时的坦克。
在这辆“哈利德”型主战坦克的炮塔前部、侧而和顶部挂装着爆炸式反应装甲。虽然这些填充着惰性炸药的装甲模块都试图利用自身的毁灭来改变这枚来袭的穿甲利箭的姿态及度给自己所拱卫着的主装甲带更多的机会。但是显然这种主要以聚能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为防御对象的第一代反应装甲并不适应对抗这样的攻击。在沉闷的爆炸声中高来袭的弹芯依旧保持原有的角度和率重重的撞击在这辆“哈利德”型主战坦克的主装甲之上剧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装甲迅熔化致命的金属射流并随穿甲弹的弹体一起透入坦克内部收割着巴基斯坦坦克手的生命破坏着这辆坦克的内部构造。
“我们最终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不是吗?”站在这片位于辽阔平原之上的昨日战场之上率领印度6军2个主力集团军回援的6军西部军区副司令南德拉乔格中将多少有些得意的说道。正是他和他麾下的近15万机械化野战部队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巴基斯坦6军对新德里钳型攻势破产在印度6军第11、第12集团军的猛烈攻势之下巴基斯坦6军南线集团军群所属第2、第3o和第31集团军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面对着以斋浦尔为前进基地威胁己方侧翼的印度6军增援部队。巴基斯坦6军被迫从攻击梯队之中抽调出隶属于第3o、第31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位于塔尔沙漠中的瑟尔达舍赫尔地区仓促的组织起防线。但实际上这与其说是一场阻击战不令说是一场遭遇战。大多数巴基斯坦6军部队都在抵达指定设防区域之前便遭遇到了攻势正盛的印度6军主力。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巴基斯坦步兵甚至只能以各自的运载工具作为掩体与印度6军前锋部队展开殊死的较量。但比起那些在行进过程中便遭遇伏击的战友来说他们依旧是幸运的。在瑟尔达舍赫尔的沙漠之上到处可见已经烧得焦黑的巴基斯坦军用卡车和装甲运输车的残骸许多车辆之上都堆满了来不及跳下军车展开的巴基斯坦步兵的尸体。
即便如此在瑟尔达舍赫尔地区印度6军的突击集群依旧被迟滞了近48个小时以巴基斯坦6军第7步兵师为代表的阻击部队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巴基斯坦南线集团军群调整部署的时间。已经攻克了印度中部小城―金德正在向新德里的西部门户―罗塔克挺进的巴基斯坦6军第2集团军正是利用这段时间摆脱了可能被合围的危险。
当瑟尔达舍赫尔一线的防御体系最终崩溃之际巴基斯坦6军已经在沙漠之中损失了近13ooo人。3个失血过多的步兵师再也无法抵挡印度6军的攻势在全军覆没之前他们必须撤出战斗。为了掩护友军的撤退巴基斯坦6军南线集团军群不得不投入了隶属于第31集团军的1个独立装甲旅实施了反冲击。但这次突如其来的反击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损失了近百辆坦克之后这个独立装甲旅并未能真正击退印度人的攻势。毕竟这个独立装甲旅在前期攻坚战中已经损失了近3o%的主战坦克而连续的长途奔袭而耗尽了大多数坦克手的精力。但更为关键的是印度6军新近投入战场的“炮象”反坦克自行火炮成为克制巴基斯坦6军装甲铁拳的无双利器。
已经充分意识到自身弱点的印度6军不再追求能在动态的对攻战中击败训练有素的对手。而是采用弹性防御的战术在巴基斯坦6军起反冲击的主要方向上集中大量以老旧的坦克底盘加装反坦克火炮的“炮象”反坦克自行火炮予以阻击。这样的战术虽然不免消极但事实证明却简单有效当面对数倍于己却已经预设阵地的自行反坦克炮群巴基斯坦6军的每一次冲击最终换来的都是头破血流但却收获甚微。
最终瑟尔达舍赫尔成为了巴基斯坦6军的噩梦在撤出战场的过程之中约有近12个营的巴基斯坦步兵因得不到足够的支援而被印度6军分割包围。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选择了奋战到死。在瑟尔达舍赫尔防线被突破之后根据巴基斯坦6军战区司令部的数据南线集团军群除第2集团军尚可一战之外其余第3o、第31集团军均已无力支撑。不过巴基斯坦6军的高层依旧固执的认为最糟糕的时间已经过去。随着第2集团军的回援巴基斯坦6军已经可以将战线稳定在锡尔萨―希萨尔一线。虽然这两个城市的城区目前已经在印度守军的掌握之中但是巴基斯坦6军完全有能力在印度方面的援军抵达之前歼灭这些顽抗的残敌毕竟经过了瑟尔达舍赫尔地区的血战印度6军同样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但是巴基斯坦人显然忽视了一个决定战场态势的关键要素那就是印度6军是在本土作战可以获得出想象的预备队的支援。在瑟尔达舍赫尔战役结束后的3天时间里巴基斯坦6军第2集团军在锡尔萨―希萨尔一线布置了内外两重防线。巴基斯坦6军动用了1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步兵旅的兵力猛攻锡尔萨。早已弹尽粮绝的印度6军在断壁残垣之间苦苦支撑最终不得不退守位于市中心的核心阵地。只要夺取了这个最后的防御支撑点那么锡尔萨终将易手。而在拔除这几个位于己方战线内部的敌对据点之后巴基斯坦6军将全力击退印度6军的攻势。
在那个炮火磷磷夜晚包括卡兰在内大多数印度守军都在巴基斯坦6军美制2o7毫米m11oa2型自行榴弹炮猛烈的炮击之下等待着毁灭的降临。而在战线的另一侧巴基斯坦6军的外围防线上印度6军也努力进行着解围的努力逐渐复苏的巴基斯坦空军正在逐步剥夺着对手在白天自由行动的动力即便在夜晚不时落下的集束炸弹同样令印度6军丧失惨重此刻的黑夜显得悠为漫长。
一队队军用卡车在远离前沿的集结地域停下一排排幼小的身躯顶着的钢盔在月光下闪亮着淡绿色的光芒。那就是印度6军的希望之光―被动员起来的国民兵学团这些印度的未来拿着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步枪在哨声中开始向巴基斯坦6军的阵地徒步起了冲击在他们的前方无数的火舌正在夜幕中捕杀着生命。没有人质疑一个民族未来是一种财富。但是这种财富一旦被预制那么这个民族的明天终将是一片空洞。
“不!我们并没有赢得任何东西我们已经耗尽了印度最后的力量也只是暂时击退了一个方向的敌人。而为了这苟延残喘的胜利我们几乎牺牲了所有在其他战线上获胜的可能。”站在自己同僚的身旁新德里保卫战的实际指挥者―帕斯里查中将显然远比南德拉乔格中将看的要远。在他的指挥之下印度6军在北线成功的分割包围了巴基斯坦6军的精锐―第1装甲师在新德里西北部的门户―帕尼帕特陷入重围之中巴基斯坦6军第1装甲师展开了向新德里的最后一次攻击。为了阻挡巴基斯坦人最后的疯狂印度6军付出了伤亡42ooo人的惨重代价。而其中一个名字便是帕斯里查中将的独子。
“中国人就要来了他们会再一次向新德里起进攻而我们还能续写神话吗?”站在两位将军的身后印度6军的最高指挥官―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此刻似乎已经看见了那云集于巴基斯坦上空的雷兽。在东部战线上那一幕幕令他几乎胆寒的画面或许不久之后便将重演。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四)
和所有即将陷落的城市一样一直作为印度东部地区政治、经济心脏的加尔各答此刻也陷入了空前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在这座城市的主要干道之上到处是一片拥堵的景象。由各种汽车、公交巴士、电车和人力三轮车所组成的洪流宛如每个雨季都会泛滥的潮水一样在这个城市里四处蔓延。所有人都不决定自己究竟要去望何方?听说中国空军还没有设置禁飞区便想去机场碰碰运气。想象着可能可以找到一艘渔船离开这座城市便向港区跑去。在这个城市里几乎每一个人怀着一种躲避末日的心理在想尽一切办法离开这座围城。
“我们依旧有能力保卫这座城市终止这些毫无意义的混乱我们不应该疏散任何人。动员起每一个能够参战的男人。加尔各答的每一座建筑物都将变成中国人的坟墓。”在印度东部战区的指挥部―古朴的威廉堡内刚刚上任的加尔各答城防司令布拉德少将正以满腔的热情来鼓吹着一场气势恢弘的“加尔各答保卫战”作为印度6军之中少壮派军人的一分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中**队正面交锋过的布拉德依旧信心十足。在他眼中印度军队所有的失败都缘于指挥官的懦弱和无能。如果所有印度军人都能象那样坚持不后退半步的话十亿印度人足以用鲜血淹没任何入侵者。
“我想布拉德将军所要的是焦土防御全民皆兵吧?”相对于眼前着远比自己年轻的多的后辈卡尔马特中将显得有些意志消沉。在过去的两周之内太多的坏消息已经令这位接替乔京德尔指挥整个印度东部战区的老人在心灵之上倍受摧残。从严格意义上讲加尔各答并不是前线。当中国远征军的山南突击集群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解放锡金全境之时加尔各答依旧远离战线过5oo公里。在这个距离上印度6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纵深部署防御。
“西里古里走廊是整个印度东部最为关键的要塞在如此重要的地域我军竟然没有部署相应的重兵集团。从而让翻越雪山的中国人轻松的打开了通过加尔各答的第一道门户。格蒂哈尔到巴特那沿线我军拥有完备的铁路运输系统依托着充足的后勤补给体系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这里阻挡住中国6军的铁蹄。以逸待劳便可以将必须翻越雪山来维系补给线的中国6军赶回去但遗憾显然在这条战线之上我们只动用数个动员起来的后备师去组织防线。”据说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最后参与打架的人往往事后话最多。”或许布拉德少将便是这样的一类人在他的眼中此前印度6军的种种失利都是由于没有在他英明的指挥之下。而只要依照他的意见去作中国6军的强大攻势最终必将土崩瓦解。
“我很欣赏你那与年龄相符的自信和勇气。在印度风雨如磐的今天作为一个军人你依旧有必胜的信心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