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文兵都清楚啊!我的那个老父亲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将这么重要的东西交到他的手里面而且还不让他告诉我们这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啊!”
周文兵听完赶紧笑着说道:“李主席这个小孩子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子可以说是一个考古上面的天才而且那个记忆力也实在是没有话说就连我也不得不佩服那小子如果一直展下去将来一定是考古上面的一个闪亮的明星反正我说这么多也没有用还是你亲自去看一看吧!那小子知道你就是李主席之后简直高兴疯了”。
李强很清楚华夏如此的地大物博哪里会不出几个天才但是才十二岁就被周文兵这样的人都佩服的人李强也很好奇来到扎西多吉家里面见那个小孩子一个人坐在外面的草堆上面拿着一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碗一个人在那里研究李强慢慢的走过去笑着小声问道:“小朋友你在看什么?难道这个碗不能够吃饭吗?”
小孩子也没有抬头一边观察自己手里面的碗一边叹道:“我现在还不明白那些所谓的古董与现在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同样用泥土来做的吗?如果我不能够找到他们的区别以后就有可能不能够当考古的人了那是我最大的梦想爷爷他们又不教我所以我就只好自己一个人来研究了啊!”
如果说到古董李强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要知道当年他可就是靠着古董家起来的他也有心见识一下这个被扎西多吉和周文兵都一起称赞的小孩子到底是多么的神奇和天才笑了笑说道:“今日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征。”如明代款识就有所谓“永乐款少、宜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因此我们在识别真伪古瓷时先应注意款识注意款识的笔法如横竖撇捺、勾、挑、点等的特征。由于每个人的书法不同写官窑款的字体又必须经过选择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仿制者势必谨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的地方。而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不容易生动自然。这种破绽为鉴定瓷器提供了线索。
但仅注意这一点是远不够的元代以前的古瓷并无正式官窑年款。虽然根据文献记载北宋曾有带“景德年款”四字的瓷器但未见实物。明清两代虽有款识但晚清所仿字体非常逼真很难识别必须详细比较其字体和位置才不致于生错误。如永乐年款以现有实物来说只有四字篆款写、刻或印在园器里部的中心。而仿品却有四字或六字楷、篆书款写在器里或底足、口边的。宣德年间的款有所谓“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说法普遍多在底足中心或园器里心和口边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带。诸如此类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点:明代字体多用楷书款但永乐、宣德、弘治年间有少数例外清代顺治康熙二朝亦为楷书盛行期雍正则楷书款多于篆书款乾隆时期篆书款渐多于楷书款嘉庆以后篆书款遂成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复以楷书款为主的趋势。
其次是款色有别。明、清瓷器款识多以青花为主。明代款的青花颜色若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其颜色多是深厚下沉。而道光以后的仿品有色多是散涣、浅浅上浮。宣德款式色样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现黑、蓝、灰等多种颜色这一点虽不美观却是后世很难仿制的特征。自明代正德至清代末期的款色增加很多有红、绿、黑、蓝、紫、金等色并且也使用了刻、雕、印、堆等方法、然而仿制品在款色和刻、雕、印方法上也随之有很多增加只有认真加以区别并结合用料和技术的不同才可能大体判断其时代真伪和瓷质优劣。例如康熙青花款的“康”字多用半水(水)或楷水(水)很少写成泰水(水)。
在用字和字体结构方面也有一定规律可循。例如明代官窑有的题某某年制有的题某某年造而清代官窑却一概都用“制”还未现有用“造”字的。其他如宣德的“德”字心上不写一横而成“德”字后世仿世品往往忽视这一点。成化官窑款的“成”字最后一点有的点在横线右上方有的点与横线相平等有的点在横线右下方故有所谓“成字一点头肩腰”的说法。万历的“萬”字也有羊字头与艸字头的不同。
总之观察款识既要注意其笔法、字体结构和款色等各方面还应当知道同一时期的款识笔法早中、晚期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只是在风格及色调上不失其时代特征。因此还必须结合共它方法来辨别真伪。
观察器形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陶瓷器的形状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备份后面的秘密(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