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于是多喜用八卦、八仙、云鹤一类的图案作装饰。清道光皇帝嗜爱鸽、犬、草虫故这一类画面在该对期的瓷器中也出现较多。清代有赏赐瓷器之风所赐群臣的瓷器多以白地青花莲为主要纹饰青花表示为官以清白为重莲是廉洁海水是象征四海升平之意。其他如一桶(统)万年、三羊(阳)开泰、四妃十六子、五伦论图、六国封相、七珍、八宝、九连登、百福、百泰、红幅(洪福)齐天等。
总之各个时代都有一些独特的征状如能掌握这些规律在决疑辨伪中就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要提出的是下列时代特征必须了如指掌:元代瓷器的变形荷花瓣和山石花朵不填满色的画法;永、宣瓷的牵牛花与海水江牙;正德瓷的回文和行龙穿花;嘉、万瓷的花卉捧字和道教书;康熙瓷的双犄牡丹和月影梅花;雍正瓷的过枝花与皮球花;乾隆瓷的万花堆和锦上添花等纹饰这些都表示了突出的时代特征。
从胎釉方面看由于时代和地区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烧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故在鉴别瓷器时应对此细致的观察。观察古瓷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如旧瓷多有所谓“莹光”或“酥光”的说法。这两种与一般新瓷釉上出现的所谓“浮光”相反而蕴含着一种如玉如脂的光泽前者的光由内后者光由外铄。这种深厚温润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新瓷则多具有炯炯刺目的“火光”也就是所谓的浮光。但有些仿品经过茶煮、浆沱、药浸、土埋处理后也可以消除此种“火光”。相反一向被妥善保藏的旧瓷也会不失其崭新的釉光。如某些从未启封而保存至今的康、雍、乾三朝瓷器一旦开箱其光泽依然烂灿如新。所以只凭“失亮”一点就作为历史年久的证据是不可靠的。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态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均窑瓷釉多有堆脂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脱胎瓷釉竟薄如卵幕或莹似玉石这些固然都是可贵的特征。不过后世仿品也能大体近似。所以我们还必须参照其它方面的特色并注意器里和口边、底足等处。如康熙郎窑红釉有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的说法。这种瓷釉以深红宝石釉为主器物口边的釉色较浅谈故称为“脱口”器底釉色浓艳釉多厚聚称为“垂足”釉虽垂流而不漫底称为“郎不流”。这种技术特征正是郎窑红最不易仿效之处。
本作品独家文字版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更多最新最快章节请访问!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一般来说元代瓷器底足多露胎而且胎质粗糙;明、清瓷器有款者底多挂釉清朝中叶以后则露胎者渐少。但无论任何时代器皿在圈足的边缘或口边露胎之处大都可以看出火化的特征。如元代瓷胎多粗涩而泛火石红色明、清瓷器则比较洁白细腻很少含有杂质看不见火石红色。这主要是原料本身质量改变的结果以及制作方法和火候的不同所造成。从而也自然形成了早晚真伪之间的一条分水岭。
总之辨别胎釉既要用眼来辨其色泽、厚薄、片纹、气泡也要用手摩以别粗细用指扣敲以察音响。必须耳、目手三者并用。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ooo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
第四百四十八章 备份后面的秘密(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