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章大时代的前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1635年10月28日,周日。

    曼城市外岛区(史坦顿岛)工业园今天迎来了一批大人物,他们包括参议院议长包子图、众议院议长赵房、工业部长洪长林以及交通与建设部长周毅,甚至就连入秋后再次因身体不适而住院的前参议院议长刘铭钧老人,都在女儿刘兰曦的陪同下临时出院赶到现场。

    在象征华美最尖端工业制造能力的北方工业集团和通用工业集团的联合攻关下,1633年4月完成2500吨级蒸汽锻压机制造技术,1634年9月蒸汽轧机进入技术测试,1635年3月实现1000级吨水压机的技术复原与工程应用验证……一连串工业基础应用机械的研发,最终渐渐汇聚到了一个点上,那就是蒸汽火车的制造。

    两家大型私营工业集团如此野心勃勃的工业项目一经曝光,顿时让已经垄断蒸汽拖拉机制造的国营重型机械公司黯然失色。

    如今国营重型机械公司已经投入了几乎所有人力进行后续蒸汽拖拉机的产品设计和改进工作,根本无暇他顾,其技术实力显然无法和两大工业私营集团相比。甚至因为产品零部件供应严重依赖前两者,看起来蒸汽拖拉机还更像是一种中途完成的副产品。

    16世纪,木质路轨的马车运输技术在英格兰和德意志的需山得以应用;1767年第一条铸铁轨道铺成,开启近代铁轨应用;1779年,皮卡德利用蒸汽动力蘀代水力二辊轧机,金属板材加工技术大幅度提升;1795,英国第一台应用帕斯卡原理的水压机开始投入使用,其后水压机逐渐取代大型蒸汽锻锤,用以加工大型金属件;1831年,奥埃伯设计出单重18公斤的工字型钢轨。现代钢轨萌芽;1865年,美国首创轧制钢轨工艺,现代钢轨断面设计也同时确定下来……

    相比历史原本的科学发展速度,华美火车与铁轨制造技术的出现似乎还稍晚了点,而且一直到现在,依然无法充分解决钢轨材质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问题。为保证技术应用的安全性,第一代华美铁轨直接采用了60公斤的重轨标准。

    从外岛区国营能源需业集团的钢铁冶炼厂区开始,一条间距1620毫米的灰亮色铁路轨道带着一道道灰白的水泥枕木,如巨大的蜈蚣一样延伸到港区。在钢铁厂区的小车站上,已经停靠着一部造型简陋、冒着缭绕水蒸汽的160马力蒸汽机车。理论上可以拉动至少上千吨的货物在这段2000多米的铁路上跑出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

    在轨道宽度设计的问题上,有关“驮马屁股”的历史原则,这次被历史剽窃狂们丢到了脑后。1620毫米的轨道宽度,是综合了今后路轨施工成本和长期应用的诸多考虑定下的标准。据说这个标准出台的最大潜在理由之一,是为了纪念华美历史的开篇时间公元1620年,这不由得让人感到当初是多么的幸运,否则很可能出现让人胆寒的数字。

    汽笛高亢,远比去年国营重型机械公司的蒸汽拖拉机还要气势磅礴的试车仪式开始了。有节奏的蒸汽喷鸣中,火车轮上的连杆转动。造型简陋而保守的蒸汽车头顺着铁轨开始慢慢“滑行”。

    “爸爸,以后您可以坐火车去全国逛逛了!”刘兰曦笑眯眯地在年迈的老父亲耳边大声说着,一边的丈夫郑泉更是两眼放光。

    “好……好……”多年过去,已经84岁高龄的刘铭钧老人热泪盈眶。摸着女儿的手不断地重复着一个字。

    “老姜,老林没在,你给个准数,什么时候能完成最终研发?建造成本如何?”包子图将技术资料夹在腋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火车以15公里的时速朝远方轰轰而去,嘴里轻声嘀咕着。

    年纪还没到50,已经开始享受“老”字待遇了。姜兆龙笑呵呵地指了指

第三十八章大时代的前奏-->>(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