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修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强大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两部法律对平衡土地利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外界怎么看,在回年之后,共和国的民众、特别是3亿农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问题是,不管两部法律多么重要。都没有触及根本

    按照两部法律的规定,进入市场流转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权。毫无疑问,这样的法律是不完善的。在没有解决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不管两部法律制订得多么完善,也存在巨大的漏洞。也就是说,如果政治风向安转变,当权者随时可以修改两部法律,利用土地所有权掠夺公民的既得利益。

    到这一步,要改的就是土地所有制。

    显然,共和国的实俐情况决定了改变土地所有制的艰难性。

    如果放在旧年前,恐怕很多人会把王元庆此举当成“卖国行为。”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王元庆在共和国搞“颜色革命”只是站在绝大部分公民的立场上,元提出“宪法修正案”正是时候。

    以往,制约土地改革的主要问题有三叮”一是相对紧张的农业用地,二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三是尚不完善的法律制度。由此三个问题带来的现实情况是:为了确保全国民众主要粮食供应,也就是主要粮食的产量,国家必须保证最低限度的农业用地,防止耕地挪作他用,也就得通过制度对耕地的使用方式加以约束;受土地使用方式的限制,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利益集团成为了土地改革的最大阻挠者,也成为了众多相关改革措施的反对者;在政治体制尚待完善的情况下,掌握公共权力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掌握了立法大权,使法制成为一句空谈。可以说,在纪结国离任之前。也就是在孙7年通过的“四法案”之前,几乎没人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共和国的内部矛盾。

    从力口年到田年,出年间,荐和国的国情生了很大的变化。

    先是对粮食的“网性需求”大大降低。事实上,共和国的粮食消耗量并未减少,反而增加了不少。伤年共和国人年均粮食消费量近口口千克,力口年只有酒千克,即便四7年的人口是历年的打手 7年增加了山院,也就是大约们刀万吨。力年内增加万吨的需求,对共和国来说根本算不上挑战,因为力年内,单位粮食产量提高了近糊。也就是说,在不减少耕地面积的情况下,2酚年产出的粮食还有大约万吨的结余。

    虽然酚年的数据有很大的特殊性,因为按照中央的部署,当年的粮食产量必须比历年提高打手 劲万吨,只起到了平抑粮食价格的作用,但是在各种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动下,特别是农业生产工业化的影响下,不但能够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还能极大限度的削弱农业对土地的依赖性。如果农业实现了工厂生产,土地就不再是农业的第一要素。如果土地失去了农业生产第一要素的地位,土地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在此情况下,以确保粮食产量为由的耕地保护政策也就是失去了存在下去的理由。事实上,就算实现工业化农业生产仍然需要好几个年的时间,因为共和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人口数量将在未来刃年内急剧减少,劳动力数量也将大大减少,必须通过集约化农业生产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耕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可以说,通过减少耕地,提高农产品价格,还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相对而言,另外2个问题早就得到了解决。

    事实上,从纪佑国开始,共和国的领导人就在为政治改革努力,为改变土地所有制努力。别的不说,由纪佑国提出、赵润东落实的“四法案。就是在为土地改革做准备。通过旧年的建设,到王元庆上台执政的时候,共和国的“吏治”情况已经大大改善,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土崩瓦解,而各方面的法律制度也在王元庆执政期间,通过政治改革加以完善。

    用外界的评论来说,在王元庆抛出“宪法修正案”的时候,进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当然,外界仍然低估了王元庆。

    元提出的不是“土地所有制改革法案。”而是“宪法修正案”。也就是说,改革土地所有制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最多只是主要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

    在全国民众纷纷猜测“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通过修改宪法来改变成为制约共和国社会展弊端的土地所有制的时候,也就是飞日夜间,共和国国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的时事要闻中重点报道了“宪法修正案”的全部内容,以新闻评论的方式提出了进行全民表决的观点。

    直到这个时候,外界才知道,王元庆这次玩真格的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